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澡堂 > 澡堂资源 > 村民联名请求留任的第一书记人民资讯

村民联名请求留任的第一书记人民资讯

发布时间:2025/1/25 19:03:21   点击数: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全村下辖1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人,这里曾经是国家级二类贫困村。高高的海拔、坚硬的岩石、干旱少雨,这是白竹村的真实写照。   年10月,桂林银行选派莫日发到东山瑶族乡白竹村任第一书记,自此之后,白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跃升至元,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年7月,莫日发被桂林市全州县委评为十佳优秀第一书记,年他被评为自治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4月,全村70位村民联合签名请求让莫日发留任。   本报记者陈延明通讯员朱婷渟文秋萍   用心作为,用实干聚民心   为掌握村里情况,莫日发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自费制作“第一书记便民联系卡”和“入户情况调查表”,采取“土办法”,挨家挨户走访了解。   经过深入摸排,他发现,这里公共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差。村里清澈的河道上总是漂浮着垃圾,饮用水源存在问题,道路泥泞坑洼出行不便,没有路灯存在安全隐患。   乡村振兴第一步,是要打通村里村外路。莫书记便着手开始在村里发动大家修路,可是他的举动却引来了非议:“村子这么穷,我们哪里有钱做这些,真是异想天开哦,我们凭啥相信你?”   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争取资金,莫日发向桂林银行汇报情况。桂林银行向村里提供资金资助,莫日发牵头带领修建通村道路6条,完成村巷道硬化22公里,安装路灯盏。   为进一步融入村民中,莫日发在桂林银行的支持下,建立了白竹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点,在小额取款、现金汇款、城乡居民医疗缴费、话费充值、就业服务等方面更快速、更便捷地为村民提供服务。   “以前家里的现金都是藏在八宝粥的罐子里,发霉了都不晓得,存钱只能去乡里,山路远还不方便,自从村里有了金融服务站,再也不用担心现金会发霉了。”村民感恩地说。   倾注善心,助力全村少年强   桂林银行曾在年为东山瑶族乡清水中心小学捐资万元用于建设清水中心小学桂林银行教学楼,解决了孩子们学习环境简陋的问题。莫日发来到白竹村后,继续重点   “我们这没有设备煮热饭,老师和学生每天中餐都是吃冷的。”东山瑶族乡清水中心小学一名老师说,饮食问题一直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白竹村的孩子们都处于长身体阶段,但因资金短缺,学校无法改善饮食,我想动员全行员工一起为白竹村的孩子捐款,帮助他们改善饮食问题。”莫书记用真心实意的语言向桂林银行领导汇报了白竹村真实情况。   了解到情况后,桂林银行立刻行动,组织发动全行捐助16.1万元,用于修建桂林银行慈善食堂;不仅如此,还捐款45万元至“三元计划”组委会,为全校36名师生提供爱心午餐。   仅年,桂林银行已捐助万元用于帮助东山瑶族乡清水中心小学建设澡堂、洗手间、宿舍等公共设施,解决学生住宿难、洗澡难等问题。桂林银行党委班子多次与莫日发一起将温暖送到清水中心小学,与小朋友们举办庆“六一”、送课下乡、送文艺下乡、赠书等爱心活动。   “少年强才国强,我们会好好读书,长大后把村子建设得更美丽,谢谢桂林银行的叔叔阿姨给我们带来美味的午餐和好看的书包!”清水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开心地说道。   “桂林银行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银行,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白竹村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帮助贫困学生,我们义不容辞。”桂林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   探索创新,用勤劳“酿”出新产业   解决了村里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后,莫日发意识到,这只是带领全村脱贫迈出的第一步。“村里的产业还比较薄弱,白竹村山地居多,且贫瘠,村民只能种植玉米和少量的红薯,进行结构调整的空间极其有限,脱贫仍是个大问题。”   为发展村里产业,莫日发以村为家,吃住在村,用两个多月的时间走遍全村13个村屯,与广大村民深入探讨、想办法、找路子,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开启了他乡村振兴的新战场。   在桂林银行的大力支持下,莫日发运用行内的优质商户资源,多方共享,优势互补,探索“银行+商户+合作社+贫困农户”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开展产业扶贫,充分利用村里的资源,大力扶持村民,创建养殖发展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入合作社。   利用桂林银行的“富农贷”等金融产品,为村里农户提供资金帮助;同时,莫日发带领金融服务站的站长为村民普及金融知识,不仅提升了大家的金融理念,也让他们更认可桂林银行。   在莫日发的努力下,村民建立起了香猪等种养加工基地16个,养殖泥鳅12亩、禾花鱼亩,开荒种植辣椒60亩、金槐亩……通过桂林银行“开心团”“爱心购”平台等助销扶贫产品,帮助村民增收,彻底改变了村子贫穷落后的现实。   “今年,通过我行的助销平台,已经帮助白竹村销售玉米斤、土鸡只、东山猪4头,村民们的收入得到了增长。”莫日发开心说道。   清廉为人,用诚心解民忧   “虽然莫大哥是书记,但他入村后和我们吃一样的,住一样的,非常亲切。”这是村民对莫日发的评价。   当驻村第一书记的这几年里,为充分融入当地,莫日发几乎每晚都要家访,与村民同吃同住,哪家有矛盾纷争,他就去协调解决;哪家有红白喜事,他随个礼并热心地上门帮忙;但每每有村民以礼相报时,他都婉言拒绝,“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驻村以来,为帮助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莫日发积极落实“产业奖补”“就业奖补”“技能奖补”和小额贷款政策,年就为相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申请“产业奖补”22万余元,激励村民积极参加培训,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申请的补贴资金专款专用,从未发生扶贫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   年至今,为美化乡村环境,莫日发带领布置文化大院、党员活动中心、超市公共设施,组织村干部紧盯每一环节,本着“勤廉、倡廉、履廉”的理念,多年来从未发生过一起违纪违规问题。   如今的白竹村,在莫日发的带领下,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村里也有了自己的产业,村民致富有了盼头。   莫日发的用心、善心、诚心也得到村民们的认可,今年4月,全村70位村民再次联合签名请求让他留任,这份认可,也让他感慨又感动。莫日发曾是名军人,从保家卫国到乡村振兴,从热血军人到第一书记,使命不同而初心不改。他以廉洁奉公、踏实做事、勇于担当的军人情怀,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赢得了场漂亮仗。   (图片由桂林银行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hl/126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