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
慢性阑尾炎,俗称“吊脚肠痈”,一般可分为下面二种。
一种情况,起病隐匿,症状发展缓慢,间断发作,体征也多不确切,病程持续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没有急性阑尾炎发作史,病程中也无反复急性发作的现象。
另一种情况,是首次急性阑尾炎发病后,经非手术治疗而愈或自行缓解,其后遗留有临床症状,病情迁延不愈,病程中可再次或多次急性发作。
一、诊断:
1、临床症状:
右下腹部疼痛,其特点是间断性隐痛或胀痛,时重时轻,部位比较固定。多数病人在饱餐、运动、劳累、受凉和长期站立后,诱发腹痛发生。病程中可能有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可伴有腹胀腹泻、大便不尽感、恶心,一般无呕吐。部分患者伴轻重不等的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病程较长者可出现消瘦、体重下降。部分老年病人可伴有便秘。
2、体征:
右下腹部压痛,一般范围较小,位置固定,重压时才能出现。无肌紧张和反跳痛,一般无腹部包块。女性患者首先得排除附件炎。
3、检查
血常规,急性阑尾炎一般白细胞明显升高,慢性阑尾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一般不升高。
X钡透,钡剂灌肠检查不仅可明确压痛点是否位于阑尾处,重要还在于排除可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其他疾病,如溃疡病、慢性结肠炎、盲肠结核或恶性肿瘤、内脏下垂等。
彩超,用以排除最易与慢性阑尾炎相混淆的慢性胆囊炎、慢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女性的慢性附件炎及慢性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
二、治疗:
1、手术:慢性阑尾炎确诊后,治疗原则上建议手术,特别是反复急性发作的病人,更应及时手术。
2、输液:抗生素为主。
3、中医药治疗:
为什么把中医药治疗放最后,是因为目前主流意识应该是首选手术,除非患者坚决要求保守治疗的,才考虑使用,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也许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慢性阑尾炎的中医药治疗成功案例,屡见临床报道,事实上,中医治疗效果确实也不错,临床以辨病治疗为主,结合辨证,随症加减。治疗原则:六腑以通为用,一“通”百病消。
一般以大黄牡丹汤、薏仁附子败酱散、仙方活命饮、活络效灵丹等方剂化裁。(阑尾脓肿可参照治疗)自拟基础方:制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薏仁、败酱草、红藤、赤芍,大黄的使用尤为关键,达到“推陈致新”通的目的。加减:辨证明显有寒证,加附子、桂枝、茯苓;有急性发作趋势,加金银花、乳香、没药,必要时合用抗生素;便秘者,加芒硝、全瓜蒌;阑尾脓肿,可加皂角刺、炮山甲、连翘。
临床须十分谨慎,明确中医药治疗的适应症,不能轻易放宽适应症,适应症的决定因素有“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意愿、医者的技术”。医者仁心,我们也渴望疾病有个开关,然后我们医生找到那个开关,一关了事,遗憾的是,疾病的发生,犹如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就很难收回去,只能尽力而为。
周小郎中之中医空间,我随便说说,你随便听听。
(本文图片、音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