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澡堂 > 澡堂资源 > 游历了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和撒哈拉

游历了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和撒哈拉

发布时间:2023-4-11 13:57:15   点击数:
北京专业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广西师大出版社

如果你错过了周四晚上“书店燃灯计划”第九期周云蓬老师的线上语音分享,那你可能错过了另一种阅读世界的方式。

原来旅行还可以是这样的!声音之旅如此真实又奇妙!

我们就在原地,却可以去到唱着赞歌的耶路撒冷大教堂,去到伊斯坦布尔有着百年历史的大澡堂,去那个遇到了小王子的撒哈拉沙漠。

我们因为一直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从来都不会去想,如果有一天我们闭上眼睛去感受,会遇到一个怎样有趣的世界。

最后,想借用当晚周云蓬老师的一句话: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要读书。明天不是读书日,也要读书,后天更不是,我们还是要读书。不论是不是读书日,为了我们的好奇心,为了我们有生之年跟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所以多旅行、多读书。

说在前面的话

点击就可以听到大理清晨的狗叫、鸟鸣

大家好,我是周云蓬。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个日子挺好的。其实对于爱读书的人,每一天都是读书日,不是说一年就这么一天。我现在正在外面一边走路,一边跟大家聊天。今天分享的书也和我现在的这个状态很有关系,就是我的那本书——《行走的耳朵》。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被动地待在家里,因为疫情,就算想要去旅行,也要推迟,或者被迫取消。所以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行走的耳朵》,可以神游。我这本书,写的主要是跟世界的另一种关系,就是“听”世界。我发现我们在外面旅行,人们都特别爱拍照,每到一个著名的旅游点,大家就赶快在那抢着拍照,恨不得把景点的名字跟自己也拍到一起,发朋友圈,觉得这就是出门了,志得意满地回去了。而我其实是靠另一种方式跟世界接触,就是听。所以我走到外面,我并不拍照,虽然我有时候也拍一下。但我更喜欢录音,我把路上的声音记录下来,跟拍照差不多。各种鸟鸣、鸡叫、人说话,汽车声、流水声、大海的声音、沙漠的声音,什么感兴趣我就录什么。我录了好多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时候坐在大理的家里,打开播放器,一听到那段声音就觉得又回到了那个场景,真是有点旧梦重温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更真实。一听到那个时候的那各种声音,你就会想起那个时候的生活,还有你旅行中遇到的人,以及旅行中发生的故事,那个地方的冷暖,还有气味,都能在记忆中被唤醒。

你只要很仔细地认真地倾听,这个世界依然是很丰富、很美丽的。能区别大理的鸟和伊斯坦布尔的鸟叫的声音的不同吗?能听出来地中海的海浪和太平洋的海浪,或者大西洋的海浪,或者是死海的海浪,它们各自的性格吗?这些都要去靠耳朵去记录、判别。片叶子会有个不一样的形状,只要你去倾听,各地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说的各地的鸟,都说的是它们本地的方言。

演出时的周云蓬

现在,就让我们就闭上眼睛,打开耳朵,一起神游天下。咱们不能出门,但是咱们可以神游,跟着我记录的声音,我们去想象那些地方,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还有撒哈拉沙漠。

01

圣城耶路撒冷

大家好,我是《行走的耳朵》旅行社导游周云蓬,下面我们要去圣城耶路撒冷。从来没有一个城市给我那么强的梦幻感,除了耶路撒冷。你走进耶路撒冷老城的时候,走进那些小街道、那些石板路,旁边是那种古老的石头房子,真有一种像是涂在身上的那种很香的膏油的气味,你就觉得,哇,这是在做梦吧,就跟做梦是一样的,因为你觉得是走入了《新约全书》或者《旧约全书》,迎面就可能碰见好几个玛利亚,或者碰到约翰,或者收税的马太、打鱼的彼得兄弟,就那种感觉,耶路撒冷简直是一个梦幻之地。甚至它不能完全用眼睛看,或者用耳朵听,这个城市是必须去阅读它的。我们先读过《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再走进耶路撒冷,你那种如梦如幻的感觉会更加地强烈。

这是我在耶路撒冷老城采录的教堂的钟声,当时很多教堂一起敲钟,非常地庄严、肃穆。前一阵子听说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因为疫情无限期关闭了。这是从欧洲黑死病时期到现在大概近年来,圣墓大教堂第二次被关闭,也可见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有时候,我坐在家里想,多亏自己去过圣墓大教堂,感受过那种气息,不然也不知道何年何月还能再去。圣墓大教堂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地点叫各各他,后来人们就在那建了圣墓大教堂。教堂里面有一块很光滑的地面,大家可以去触摸。那块地面就是当年耶稣从十字架上被抬起来,停放在那儿的。所以那块地也是很神圣的,每个人去圣墓大教堂,都要去摸一摸那块地面。

耶路撒冷这个老城有一条著名的朝圣线路,叫苦路,痛苦的苦、道路的路。这条苦路就是耶稣从彼拉多判处他死刑的那个总督府出发,他被钉上十字架,从总督府一直走到各各他,也就是现在的圣墓大教堂。圣墓大教堂是苦路的终点,彼拉多的总督府则是起点。所以去耶路撒冷老城,保证要走一走苦路。沿着这条路一个一个的景点走,会经过耶稣背着十字架摔倒的地方。

耶路撒冷还有哭墙,那也是个很庄严和肃穆的地方。那个地方好像要男女分开,各自沿着一条路,有点轻度的斜坡,走向那哭墙。我是自己拄着盲杖走过去的,走到哭墙前,我一摸那个墙是很光滑的,但同时也是凸凸凹凹的。墙缝里有很多纸条,那些纸条都是到哭墙前祈祷的人许下的心愿。旁边很多人在念经,也有人在哭,听到人在哭,你摸到那哭墙就觉得是摸到了历史的感觉。前一阵子说,在哭墙前很多人在为武汉祈祷,所以那时候我就想起了哭墙。人们触摸到哭墙的时候,是能摸到很多的眼泪、犹太人的痛苦,他们不断地迁徙、流离失所,包括纳粹时期的奥斯维辛。

周云蓬在耶路撒冷哭墙

我还把耳朵贴在哭墙上听了听,当然没听到什么更奇异的声音,但是那个感觉是很奇妙的。耶路撒冷还有很多别的著名的教堂,像客西马尼园里的教堂,还有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它的教堂非常多,几乎走几步就会遇到一座教堂。耶路撒冷的老城有好几个城门,每个城门的名字都很奇特,每个城门都有自己的典故和故事。比方说雅法门,雅法门就对着那个雅法海港,以色列的著名的海港。还有大马士革门,还有锡安门,还有新门,还有狮子门,反正我就记住了这么多,每个城门好像都发生过一些惊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周云蓬在耶路撒冷哭墙

在耶路撒冷老城的狮子门附近,我找到了一座,据说是全世界唱歌最好听的教堂,这座教堂叫圣安妮教堂。这个教堂的建造和设计就是为了大家在里面更好地唱赞美诗。所以它的声场特别好,就是那种巨大的穹顶,那种非常美的混响。我去这个教堂的时候里面正有一些朝圣者,他们在那里唱赞美诗,我一听就觉得太好听了。他们唱的是著名的赞美诗《奇异恩典》,好听。教堂里的神父是来自法国的皮特,皮特还鼓励我说,你也可以上去唱。我还有点害怕,但是他对我一再地鼓励说,可以上去唱一唱。然后,我就壮着胆子上去唱了《奇异恩典》。唱完以后皮特还夸奖我说,你的嗓子是被上帝祝福过的,说得我心里美滋滋了,挺高兴的。

周云蓬在耶路撒冷圣安妮教堂

伊斯坦布尔

点击就可以听到澡堂里的音乐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巨大的、复杂的、时光交错的城市,地跨欧亚两大洲。曾经古代的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还有后来的奥斯曼土耳其人都曾在此徘徊,留下了他们很多的文化的痕迹。我去过两次伊斯坦布尔,一次比一次觉得更奇妙。当然主要还是因为阅读。因为特别喜欢伊斯坦布尔的一位作家帕慕克。读过他的《纯真博物馆》,还有《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白色城堡》《雪》等等很多小说。

到伊斯坦布尔,也主要是为了探访他的那座纯真博物馆,就建在布尔塔克西姆广场附近。这座博物馆应该是小说里的纯真博物馆的实体,它整个还原了女主人公芙颂的家庭的状况:客厅、卧室。一楼有芙颂所抽的烟头,很多烟头钉在墙上,是很好的装置艺术。二楼有一个展台,是各种翻译的版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还有汉语的《纯真博物馆》。然后,还有一些老的物件,就是伊斯坦布尔过去的那个年代的物件,什么出租车计价器、烟灰缸、老的黑白电视机,反正就是当年写《纯真博物馆》的芙颂家里的那些物件。那本书里凯末尔为了追求芙颂,总是去她家一次一次地做客,所以那些物件都在小说里写过。然后现在你看到它们真实存在于那里,就会觉得好奇妙。三楼是芙颂的卧室,还有她穿过的长裙,整个地就类似于把《红楼梦》的大观园重新修建起来,然后大家知道潇湘馆、怡红院那种感觉差不多。

周云蓬在伊斯坦布尔纯真博物馆

这座纯真博物馆是帕慕克一手设计建造出来的,据说在那里逗留,有时候还能遇到帕慕克,但是我去了两回,没有遇到他。我把一张唱片留在那儿,我跟工作人员说,帕慕克先生来了你可以送给他,我是他一个中国的读者。伊斯坦布尔还有一个图书大巴扎,大巴扎通常就是农贸市场吧,差不多,但也不见得光卖菜,它可能卖各种东西,也有卖乐器、卖服装的。但伊斯坦布尔这个是图书大巴扎,据说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里面就是像个大院子一样,然后有摆摊卖书的、推着车卖书的,还有那种小小的书店,感觉真是能把书变成这么日常化,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在那儿卖,觉得这个城市是有文化的。那个大巴扎人很多,有挑书的、选书的,我估计可能还有一些古代的善本。但大多部分是土耳其文字,像我这种买回来,就当个纪念品摆在案头,没事闻一闻、摸一摸,感受一下。伊斯坦布尔当然还有真的大巴扎,就是我刚才说那种里面真是琳琅满目,各种商品,就好玩了。有当地的手工的地毯,土耳其地毯好像很有名,很漂亮。还有各种很美丽的小的瓷碗。当然也有乌德琴。我就忍耐不住,我要消费,我就在那买了一把乌德琴。现在我们听到的就是乌德琴的声音。乌德琴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它应该是弹拨乐的祖先级的那种,比吉他早,甚至比中国的琵琶也要早,它是两河流域的一种很古老的乐器。但我拿回家只有当个纪念。现在还没有开始弹。偶尔摸一摸,回忆一下伊斯坦布尔。这乐器还是挺难弹奏的,它那个没有品位。像什么呢?它不是那种弹拨乐器,有一个一个的品位,它是无品的,更需要你左手的那种功夫。等我老了,时间多了,我就抽空练练乌德琴。

周云蓬在伊斯坦布尔纯真博物馆

伊斯坦布尔这个伟大的城市曾经有一个伟大的缔造者,他叫希南。他是一个很伟大的设计师、建筑师。伊斯坦布尔的很多建筑都是他设计的,包括苏莱曼尼亚清真寺,它旁边很有名的土耳其浴的那个地方。还有其他很多清真寺,据说这个城市整个的布局和那种天际线都是他勾勒出来的。比方你在金角湾,你从船上眺望伊斯坦布尔,你就看到那种有弧度的清真寺的屋顶,大大小小地撑起了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我也是听别人跟我这么描述的,加以自己的想象,但是我能感觉到是另一种天际线。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宣礼塔开始诵经了。清真寺的宣礼塔,通常在早上或者傍晚要诵经,它们都是此起彼伏的开始,比方蓝色清真寺开始诵经了,然后旁边的苏莱曼尼亚清真寺也就开始了,就感觉到这是个声音的天际线。是一浪一浪的那种感觉。你会感觉到声音,也是有线条,有天际线的。大家要是去伊斯坦布尔,不妨闭上眼睛,在清晨或者傍晚,找一个地方,在城市里、在某个街道、某个角落、在海边,聆听一下我说的这种宣礼塔声音的天际线的感觉。

周云蓬在伊斯坦布尔的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所以我们要感谢希南这个伟大的伊斯坦布尔的缔造者,他的墓也在他所设计的苏莱曼尼亚清真寺的附近。一个设计师的一生是多么传奇,这个城市就是他的作品,千秋万代地留在那儿。让我想起另一个人,高迪——巴塞罗那的那个伟大的设计师,像圣家堂、奎尔公园,还有米拉之家,都是出自于高迪之手。你到了巴塞罗那,你就感觉那是属于高迪的。所以我觉得希南就是类似于土耳其的“高迪”,就这种角色。

我刚才说了有个土耳其浴,在苏莱曼尼亚清真寺旁边,就是我们说的澡堂子,但是人是那种很神圣的传承,好像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据说那个土耳其浴室也是希南设计的,然后我好奇心起,就想进去洗个澡。在苏莱曼尼亚旁边的土耳其浴室洗澡,那可不是我们平常的洗澡,那是历史,那就是考古。浴室是建了好几百年,当年土耳其的贵族、贵妇们经常在那洗澡,里面很庄严,全大理石的建筑,洗一回要花好几百块钱。我觉得这是考古,是值得的。人家的浴室都有音乐。你看在这种环境下洗澡,你觉得那洗完的不就身心都很纯洁了,是吧?

我过去不了解,我以为就跟我们洗澡一样,大喷头,香皂、洗发水一抹,他说不是,趴在一个大石头上,石头就是文物,很老的大石板,两个大汉拎着一桶香喷喷的香皂那种泡沫,往你身上一泼,泼在身上就全是泡沫,你现在是一团一团的固体状的泡沫,再一个大汉拿一桶水,哗地再一泼,如是者三,对不起,我东北话要出来了,然后你就香喷喷的出来了,可香了。土耳其这个国家很注重味道,很注重各种的香料,香皂、香水,它很注重气味,很符合我的审美的感觉,因为我看不到,主要就是听和闻,所以伊斯坦布尔整个气味就香喷喷的。土耳其浴洗完,你再围上土耳其的美丽的浴袍,坐在厅堂里听由你点的来自于伊斯坦布尔古老的音乐,觉得什么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

伊斯坦布尔除了古老的清真寺,以及教堂,还有一些古迹之外,其实它还有很现代的一面。在塔克西姆广场上,经常有一些乐队的表演,免费的,可以看,水平很高。沿着塔克西姆广场进入独立大道,独立大道类似于我们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是最繁华的一条路。旁边全是名牌店,有很好吃的饭店,还有我很喜欢的好多琴行也在那条路上。琴行卖的都是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土耳其乐器,只要逛一逛、听一听、摸一摸就觉得挺过瘾的。我已经买了乌德琴了,不能再在这买了。还有一所唱片店,特别大,非常得全。唱片店里当然最多的是土耳其的音乐,包括古老的土耳其音乐、现代的土耳其摇滚乐,还有土耳其的民谣乐队,我在那也花了不少钱,买了好多当地的好音乐。走在独立大道上,我还偶遇了一对视障朋友,他们在那街边卖艺。因为这条路是“王府井”“南京路”,所以人来人往,街头艺人也很多。跟我们中国差不多,每个人一个地方,有的拉琴、有的唱歌、有的吹笛子。这两位视障人士,他们在吹一种古老的土耳其乐器,好像叫笛子,听起来挺凄凉的。我站在旁边,我好像给钱了,我还录了音。我们来听听这段凄凉的土耳其街边艺人的音乐,然后我们奔向下一个景点。

伊斯坦布尔街头艺人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想去撒哈拉,当然也是因为阅读。感谢三毛,可能我是最先通过三毛才了解到这个沙漠的神奇之处的。《撒哈拉的故事》,还有《哭泣的骆驼》那些书,少年时代曾经乐此不疲地阅读过。还有一本书就是《小王子》,小王子的童话就发生在撒哈拉沙漠里,所以为了这些书,也应该在有生之年去一趟撒哈拉。我是先到了摩洛哥,从卡萨布兰卡出发,包了个车,路过摩洛哥的一个红色古城马拉喀什,然后又路过菲斯,菲斯是蓝色的古城。这个摩洛哥好有意思,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颜色。穿过阿特拉斯山脉,我中学世界地理学得很好,我那时候就了解到这个山脉,横亘在北非。阿特拉斯是希腊神话的一个神,举着地球的那个神。我们从卡萨布兰卡大西洋边出发,穿过阿特拉斯山脉就进入了撒哈拉。

对于我这个视障人来说,我觉得沙漠,当然过去在书里读过,也听别人描述过,也在一些电影里听到过沙漠的风声——那种沙丘的声音,但是没有去过的时候,没有亲自在那走过,亲手去触摸过,我永远不可能理解沙漠到底是什么?我发现沙漠的早晨是很温柔的,早晨有点像一个唱死亡金属的,突然改唱小夜曲,让你觉得好温柔、受宠若惊的感觉,就觉得这不太好意思,您这么有力量的大怪兽变得像个小花猫一样温柔。早上沙漠里的阳光也很透亮,沙丘都是静静的,在那趴着不动了。你可以缓缓地走上一个沙丘,然后再走下去,下面是下个沙丘,再走上去,再走下去。你想吧,反正要走1千里、走1万里……大概都是这个模式,所以就不需要再走了。你停留在一个沙丘的顶点上面,那些细沙就会簌簌地从你脚边流淌到沙丘下面去,那种流淌非常的柔和,有点细声细语的感觉。你就觉得的确,这种沙子的流动有点像水,但是不是那种大海,是那种缓缓的溪水。我说早上的沙丘是那样的,可以用手去触摸,那些沙子真像水一样,在你手背上缓缓地亲吻过去,略有凉意。因为经过了一个晚上,沙子变得有点凉,但那种凉丝丝的感觉也非常好,阳光是金灿灿的、暖融融的,手上是凉丝丝的、流动的沙砾。那个时候的沙漠,感觉像个婴儿,像个baby。

周云蓬在撒哈拉沙漠

到下午就不一样了,下午日色转昏,风就开始吹起来了,沙子会落到你的头上,或者钻进你的脖子里。你感觉沙漠开始活过来了,开始还原它本来的面目了。随着太阳不断地西沉,沙漠越来越真实。等到天擦黑的时候,沙漠里就另一种景象,狂暴的、呼啸的、无底的深渊。其实我的住处就在沙漠边缘,在晚上,虽然住处有灯光,但是也只敢往沙漠里走个几十米,就真怕被这个黑暗的怪兽一口吞掉。虽然你能随时看到自己的灯光,但也不敢深入到沙漠里面,夜晚的沙漠是挺恐怖的,而且挺让人绝望的,你会感到这不是你生活的地方,这不是人类生活的地方,那才是夜晚的沙漠。等到第二天清晨,沙漠又成了一个温柔的小baby。

搜索了一下,三毛曾经住过那个城市,那个地方离我很远,还有多公里,所以就不可能去了。每天就早上在沙漠里触摸触摸流沙,跟小baby握握手,下午再出去看看将要醒来的沙漠怪兽的模样,到夜晚就壮着胆子在沙漠边缘溜达溜达……每天周而复始,就是这样的。其实沙漠本身它是很单调的,它是一种单调的壮丽。所以我们在叙述沙漠、描述沙漠的时候,语言跟着它也单调起来。是的,我想这一辈子要生活在这么一个大沙漠里,还真的得有点定力。不然的话,我待了三四天,我都觉得太单调了,那沙漠太沙漠了。小王子呢?为什么小王子的故事要发生在撒哈拉里?为什么作者不在南京路、王府井这些繁华的街道上遇到小王子,我想可能有他深远的寓意,可能这种荒凉的地方,渺无人迹的地方,容易遇到一些神迹,或者遇到自己心灵的那种觉悟。

周云蓬在撒哈拉沙漠

所以很多圣人都愿意躲进沙漠里,我们中国的《道德经》,写《道德经》的老子后来就骑着牛西入流沙,包括耶稣基督,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在旷野里,经过很多诱惑。可能大家面对沙漠的时候有一种面壁的感觉,面对一种绝望、单调、非人类的东西,然后你才能超越自己世俗的现实,提升自己的精神。我写过一首《小王子》的歌曲,曲调来源于爱尔兰民歌。那首爱尔兰民歌也是一个街头的盲艺人唱的,后来记录下来,人们往里填了很多词。有一首叫DannyBoy,是一首著名的反战歌曲,我很喜欢这个曲调,就填了一首关于《小王子》的故事。这次来到撒哈拉,我就想,我要坐在沙丘上把《小王子》的歌录一下,感受一下,实地感受。就发生在这儿的故事,我写了小王子,然后我就坐在沙丘上把这个小王子唱了唱。这歌词本身挺简单,前面就是“有一朵花在早上长出来,到夜晚它就凋落了。每一颗星星上都有一个好故事,一颗星星上只住了一个人。有一个国王,他的国家没有人,他对着天空发出一个个命令,还有一个酒鬼拼命想要忘记,忘记他的羞愧是因为喝酒”(引号内为演唱)。

周云蓬在撒哈拉沙漠

说在最后的话

好,上面我的清唱版本是我在大理家里唱的,后面的吉他弹唱的版本就是在撒哈拉的沙漠那个沙丘上录的,是清晨阶段、baby阶段,在沙漠里录的,所以大家听到的风声是很温柔的,并不是很暴烈的。多好啊,咱们原地不动,然后神游了这么多好地方,向导是个视障人,挺好。而我们不是看这个世界,我们是跟随我的耳朵去听这个世界。这就是我这本书《行走的耳朵》。我觉得对世界抱有好奇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好奇心,世界就变得很大,甚至是无限的。如果没有好奇心,那走到天涯海角,也感觉是原地不动。

而且这个世界,我觉得除了空间的延伸,它还有另一个维度,就是它的深度,纵向的深度,你如果有钱,又健康、年轻,你可以周游全球,但是想深入这个世界,了解它的深度,那靠的应该是个人的那种安静、思考、挖掘。就像卡夫卡说的,卡夫卡说他就坐在自己的书桌前,只要足够安静,那么世界就可以在他的面前跳起舞来。你看梭罗,也就是在瓦尔登湖边住着,他也没有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他就足够了。他一样可以从另一个维度,了解这个世界,进入这个世界的深度。所以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深度和广度上进入这个世界,才不虚此行,不枉此生。感谢广西师大社出版《行走的耳朵》,也感谢这本书的编辑尹晓冬女士,感谢这次节目的录音和编排,我的经纪人王大方女士。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要读书。明天不是读书日,也要读书,后天更不是,我们还是要读书。不论是不是读书日,为了我们的好奇心,为了我们有生之年跟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所以多读书、多旅行、多买几本《行走的耳朵》,再见。

注:完整的音频内容可以在喜马拉雅“浦发悦读”收听。

周云蓬老师绘声绘色、风趣幽默的讲述

让读者深深陷入不能自拔

广西师大出版社官方抖音账号同步直播分享会

第九期燃灯嘉宾

周云蓬

周云蓬,民谣歌手、诗人。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9岁失明。年就读于沈阳盲童学校;年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中文专业;年毕业,背着吉他去北京唱歌。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青年领袖”;曾获得过华语传媒音乐大奖“最佳民谣艺人”“最佳作词人”等奖项;年因诗作《不会说话的爱情》获《人民文学》年度“诗歌奖”。年、年策划民谣合辑《红色推土机》《金色推土机》,销售所得用于帮助贫困盲童。

从年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厂牌至今,发行了多张专辑,《沉默如迷的呼吸》()、《中国孩子》()、《牛羊下山》()、《四月旧州》()。参加过长沙橘洲音乐节、长沙橘洲音乐节、桂林山水音乐节等多场音乐节和音乐盛典。

周云蓬还用笔记录下来了游历感受到的美好,出版了个人诗文集《春天责备》()、随笔集《绿皮火车》()、诗集《午夜起来听寂静》()、随笔集《行走的耳朵》()、小说集《笨故事》()。

除了个人专辑和书籍出版,周云蓬还涉足了大荧幕。年参演高群书导演电影《神探亨特张》,该片获金马奖最佳电影奖。年参演李睿珺导演电影《路过未来》,该片入围年第7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hl/1145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