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韩剧《MovetoHeaven:我是遗物整理师》成了爆款。
剧中,小到一张照片,大到食物残渣都承载着死者生前的点点滴滴,遗物整理师注重的是对生命的告别。
而今天介绍的这部华语电影,依旧是与死亡相关的特殊职业——
《人生清理员》
电影在年上映,豆瓣7.4分,由于主演都不是出名的演员,所以这是一部超冷门的小制作,标记人数至今也就一百多。
豆瓣简介也超级简单,以命案现场清理员为题材,透过一次次清扫命案现场的过程,既整理了死者家属的心灵,也疗愈主人翁内心深埋的伤痛。
男主彦廷是名命案清理员,这个职业要面对的压力,质疑,误解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某天,他接到任务,有人跳楼自杀,当他赶到现场的时候尸体已经被清走了,尸体掉落的地方血肉飞溅,墙壁上都是血迹,关键还有一只手掌找不到了。
彦廷首要任务是找到那只断掌,然后清理现场。
所谓清理现场,不是说随便拿水冲一冲,消毒药水刷一刷就可以的,由于血液属于酸性物质,如果不清理就会腐蚀楼层外的线管,还会发臭。
所以清理员必须要用特殊的清洁剂将整个案发现场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清洗一遍。
当彦廷忙完了,天已经黑了。
上司兼好友怡君给彦廷找了一个新助手,彦廷表示抗拒,这么多年来他都习惯了对着死物工作,团队里突然多了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竟不懂如何相处。
彦廷拗不过怡君,只能暂且答应给新助手试用期,因为他坚信这份工作,没人可以做得长久。
天知道这份工作是有多不容易。
通常他们面对的客户大都是死者的家属,家属心情差,态度恶劣,哭爹骂娘是常有的事,但是不管家属如何发脾气,就算被问候了祖宗十八代也要礼貌地回应对方。
同时,即使在现场看到什么都不可以说出去。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彦廷每次出任务都要特别低调,在常人眼中,他们的工作跟死人挂钩是很晦气的,随便把车停在小区门口都会被保安驱赶。
所以彦廷尽量不骚扰到任何人,如果有人问起,就只说是平常的家居打扫,搬家公司。
到了现场,他们要穿上护目镜,防毒面具,防化服,雨鞋等等,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连一根头发也不能暴露在外面,就怕味道吸附在身上。
死状惨烈的镜头在电影里并不存在,相反,电影更多展现了死者死后,长期无人发现,当腐败的尸体被移走后屋内充斥着恶臭,积液侵蚀着周边地板的场景。
难以想象的是,当你推门进去的时候,成千上万的苍蝇布满了天花板,地上,墙上,密集恐惧看得人心里发毛。
然而对于彦廷来说,这些都是小case,久经“生死”的他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在现场干活从来不带皱眉的。
人死了,自然要清理垃圾,但是真正堵在心里的垃圾却不是这么容易被清掉。
一位母亲去世半个月才被发现,亲生儿子其实就住在楼下,儿子回家的第一件事是翻找母亲的存折和房契,然而母亲却把这些东西藏在了全家福的后面。
当彦廷和助手归还物品时,死者儿子赶紧收起母亲的遗产,而那些不值钱的东西,儿子只想快点扔掉。
人心凉薄,可见一斑。
一位老翁死在脏乱的家里,生前一直对在越南工作的儿子报喜不报忧,儿子每次说要回来看他,老翁都不让,结果再回来时竟是永别。
为人父母,每时每刻都在为子女着想,他们只想子女平安幸福,却没有想到,子女会在老人死后,互相推卸责任,甚至大打出手。
或许,面对死亡是最容易让人了解世界的办法,也更能了解人心。
电影没有片头,全程84分钟左右,但是剪辑相当流畅,画面也很朴实,场景转换也相当利落。
由于成本少,也没什么特效,拍摄的背景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周边的街市也如小县城一般,破败的巷尾,陈旧的楼房,有些许压抑。
如果说全片最有色彩的画面,那应该是开头那张海报了。
面对至亲的离去,其实没有一个人可以无动于衷。
在片中,彦廷经常会说:这是人家的家事,我们不应该把感情投射到工作上,也不应该随意判断别人是对是错,但彦廷内心其实也是千疮百孔。
当年,母亲死了二十多天才被发现是彦廷永远的痛,弟弟混帮派,终日无所事事,只知道回家要钱。
近段时间,父亲已处于弥留之际,彦廷不想重蹈覆辙,他想签下放弃急救书,但却有所迟疑。
对于父亲,他心里是有恨的,当年父亲不但不照顾家庭,还家暴他和母亲,他无法原谅这样的父亲。
可是随着父亲的状况越来越差,他又忍不住担心,终于有一天,他得知了父亲的死讯。
一向冷漠的他一个人躲在洗手间里手足无措,嚎啕大哭,他不知道自己是懊悔还是难过,但有些事注定是错过了。
当然,做这样一份工作也不是一无所获。
一位同性恋人因顶不住外界的压力自杀,伴侣被死者的父亲一次又一次骂走,彦廷的助手心软,将他们的合影交到了伴侣的手中。
伴侣泪流满面,给了助手一个大大的拥抱,拥抱中包含了无言的感激。
有人说这部电影跟《入殓师》很像,但是《入殓师》更强调的是对人死后的尊重,遗体妆容的处理。
该片更多的是针对没能善终的人们,对于他们的死和他们死亡所在地,以及他们周围物品,关系的处理。
有网友评论:台湾拍这类片子不会歌功颂德,也不会刻意表达什么,就是让大家看到他们的常态,但这常态包裹了人生百态,没有说教,反而引人深思。
影片的最后,彦廷和弟弟和解,弟弟也加入了清理员的行列,一行人站在车子旁整理装备,余晖散在每个人的头顶,画面平静而舒适。
有些人和事到底是过去了,不必勉强也不需纠缠。
当下,应该收拾过往事,做新人。
95后女入殓师一年处理具遗体月薪6千无怨无悔
生离死别,最让人痛苦的,并不是在失去的一瞬间。
而是在失去之后漫长的岁月中,不经意间看到他们曾经用过的茶杯,曾经坐过的椅子,曾经凝视过的窗外。
这些碎片般的回忆就像触手一样缠绕着我们的情绪,一次又一次拉向思念的深渊。
唯一能够让人感到一丝安慰的,可能就是当初在殡仪馆见到逝者的时候,他们就好像是睡着了一样,安详、平静、美好。
而这份美好的告别需要有人来实现。
知乎上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是什么?
有网友回答说:入殓师。
日本电影《入殓师》的英文版海报上写着:“Thegiftoflastmemories”,意为“最后回忆的一份礼物”。
入殓师成全了亡者留在未亡人记忆里最后的美好,这真的可以算上是一份礼物了。
但是这个职业却总是受到质疑和偏见,甚至还处处被忌讳被嫌弃。
而有一个95后的女孩,却默默地扛起了这些声音,做起了自己认为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意义的工作。
01
青春期“叛逆”离家出走
就为给逝者整容
早上六点,天还没亮,窗外的小鸟有一搭没一搭地叫着。
陈韵秋打开杭州萧山殡仪馆逝者化妆室的房门,穿好制服,戴上口罩,将化妆品整齐排开,静静地等待逝者到来。
她今年才24岁,是一名可爱漂亮的95后四川姑娘。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想要做“入殓师”这个职业的呢?
说起来也有点孩子气,陈韵秋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小时候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觉得入殓师这个职业好伟大,人生的最后一程就应该体面、有尊严地走完,他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很重要。”
那个时候想法不多,就一心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家人不同意。
也难怪,哪个家长听到自己的孩子想要一辈子跟逝者打交道,都会觉得害怕。
“我爸妈甚至动员了所有亲戚上门游说,可我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看着陈韵秋戴着眼镜,朴素无华的脸庞,你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能够干出“离家出走”的事儿。
可她就是跑了,并且义无反顾。
她在高中时投靠了身在成都的一个姐姐,努力学习,成功考入北京的一所学校,念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后便直接去杭州萧山一家殡仪馆上班了。
陈韵秋每天的工作就是要为死者还原“生前的状态”,通过整修面容和身体,尽可能地修复其原貌。
也就是说,如果遇到烧伤、砸伤、丢失面部器官等遗体,他们还需要修复皮肤、修复面部组织、修复器官等等。
工作十分辛苦,有时候不分昼夜,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陈韵秋日常的工作流程是:
请出遗体,对遗体鞠躬,然后为遗体沐浴、擦拭,修剪手脚指甲,然后穿衣,化妆。
有时候尸体太过僵硬,她还需要为其按摩,做一个小时的SPA,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示死者生前的样子。
你可能会想,这么麻烦又这么“黑暗”的工作,一定能挣不少钱吧?
陈韵秋苦笑着回答:“就是普通职业的工资,一个月六七千而已,没有很多。”
02
尽管遭受质疑,依然心有荣光
“好好一姑娘,月薪六七千,你干点啥不好!”
“就你这工作,给我一千万我也不干!”
“这行干久了气色不好,嫁不出去!”
“我要是娶了你,抱着你的时候,想着你这双手一天都在干些啥,我心里就膈应。”
网上有很多关于“入殓师”职业的讨论,有人觉得很可怕,有人觉得很神秘,有人觉得很“不干净”,有人觉得很晦气。
从业三年,陈韵秋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尸体,每年大约要处理具遗体。
就是因为担心人家会忌惮这双每天都摸尸体的手,陈韵秋从来不敢主动和别人握手,就算别人伸手过来,她也尽量避免接触。
因为职业特殊,陈韵秋也从来不和别人说“再见”,因为在别人眼中,“再见”到入殓师,也太不吉利了。
陈韵秋也不去参加婚礼。
有一次,她的朋友邀请她参加,并且表示并不在意她的职业,但是她拒绝了。
“就算朋友不介意,她的家人、亲友也会介意的,大喜的日子,得让人家好好度过。”
也许你会问,既然这份工作,又憋屈,工资也不高,为什么还要做呢?
陈韵秋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她迎接的遗体是3名因公殉职的警察。
这三名警察是因为意外的交通事故去世的,都非常年轻。
当时,遗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和变形,第一次的处理结果令家属非常难以接受,悲痛万分。
为了帮助家属们安心,陈秋韵和同事再次给逝者的遗体做了高质量的器官塑形。
其中一位警官的耳朵没了,陈秋韵给他重新捏了一个耳朵,经过细致的化妆,最后他们看起来十分安详。
修补完之后,一名逝者的父亲看着重塑后的儿子遗体,眼含热泪地说“这才是我儿子,他只是睡着了”。
现场的警察们感慨万千,对着陈秋韵和她的同事深深鞠了一躬。
陈韵秋说,每当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棒,很有成就感,也感觉很光荣。
面对那些质疑和诋毁的声音,也就没那么计较了。
03
愧疚和爱,都要及时说出来
做这份职业,最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珍惜。
明天和意外,你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人,懂得及时表达爱,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
日本电影《入殓师》讲的是主人公小林大悟由于走投无路,才做了入殓师这个职业。
但是他被妻子嫌弃,被发小排斥,有苦说不出。
直到有一天,发小的母亲去世了。
发小的母亲是镇上唯一一个公共澡堂的老板娘。发小一直想让母亲安详晚年,早点把澡堂关掉,但是为了街坊领居,母亲一直不答应。
原本母子两互相僵持,谁也不让谁,但是母亲突然就走了。
“搬柴火时突然倒下,就那样去了。”
还没来得及守护街坊领居的生活,还没顾得上好好的孩子相处,还没实现好多好多心愿……
发小看着母亲的棺木被火花,一时间情绪激动,崩溃痛哭:“妈妈,对不起……”
而也是这个时候,他才终于明白,大悟的工作不是什么令人“忌讳”的职业,而是一份温暖的,饱含善意的工作。
陈韵秋说:“入殓师这份职业,与其说是在给遗体整理仪容仪表,不如说是为了安慰生者。”
就像有句话说:入殓既是生者的最后道别,也是死者的洒脱上路。
深以为然。
也许对于家人、朋友,生前错表了爱意,离别才更为艰难。直到失去以后才明白,所有的执念、所有的纠缠,都比不上发自内心的一个拥抱。
所爱之人最后的尊严,可能就是生者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安慰了。
04
总要有人来做
我觉得这份职业很光荣
《-年中国殡葬服务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死亡人口每年约有万人。
殡葬行业的人才缺口,很需要像陈韵秋这样的年轻人加入。
陈韵秋说:
“总要有人来做,我觉得这份职业很光荣,哪怕过了多年后,我不在一线做了,也会考虑做殡葬业的管理工作。
人生的最后一程应该被温柔而庄重地对待,遗体在我眼中都是一个个生命,家属的一句感谢会让我充满力量,我会一直做下去,我为自己是一名遗体整容师而感到自豪。”
行业不分高低,职业没有贵贱。
希望人们都能够保持一份开放的心态,正确对待在这个岗位上辛勤劳动的工作者。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人都有一死,在最后的旅程中,如果有人温柔以待,谁能说不是一种慰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