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吃坏肚子”了吗?
不是!
它还有可能是“阑尾炎”!
平时,家长一遇到家里的宝宝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伴有发热”,开始可能都以为宝宝是简单的“吃坏肚子”,要么再严重一点的“肠胃炎”、“食物中毒”……殊不知,这种看似简单的“吃坏肚子”,可能会是“阑尾炎”。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容易被当成“吃坏肚子”的“阑尾炎”。
近日,一名3岁的小女孩怀疑不洁饮食后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伴有发热”等症状,经多处求医问药后都认为孩子得了“肠胃炎”,经过相关的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反而加重了,肚子越来越胀,多次辗转后最终住进了我院儿科病区。
儿科医生接诊后感觉这种表现的“肠胃炎”不太对劲,于是请小儿外科医生会诊。面对着“脸色发青、表情痛苦、腹胀明显、高烧不退”的小妞,再用手一摸肚子,这种“肠胃炎”真的不对劲啊。小儿外科医生马上给出了建议:尽快手术!
在急诊手术中终于找到了病因:术中发现小女孩腹腔内大量脓液,多处小肠肠管黏连,肠间积液,肠管表面散布脓苔,阑尾化脓。她并不是“肠胃炎”,而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手术过程中吸净腹腔脓液、清除干净所有脓苔、松解黏连、肠管减压、腹腔反复冲洗,放置引流管,术后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小女孩顺利康复出院,为表达感谢,出院后家属特意返院送上锦旗。
阑尾在哪里阑尾位于身体的右下腹部,盲肠末端延伸出来的一个小的、手指状的盲管。麦氏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阑尾点,位于肚脐和右髂前上脊连线中外三分之一的位置,是阑尾根部体表最常见的投影位置,如果发生阑尾炎的时候这个地方会有明显的压痛。
据相关报道的数据统计,3岁左右的阑尾炎误诊率高达46%,临床表现与年长儿差别大。那么婴幼儿的“阑尾炎”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专家提醒据小儿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王胜义介绍:小儿阑尾炎以6岁以上学龄儿童相对多见,病史特点和体征与大人类似,表现为左上腹痛或脐周痛常伴恶心感,后疼痛固定于右下腹,体格检查右下腹固定压痛,往往诊断容易。
婴幼儿阑尾炎跟年长儿比较,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早期也有腹痛表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出现早;发热、精神萎靡、反应淡漠等全身症状出现的也早;因患儿年龄小无法准确表达,检查难以配合以及医生的专业水平等因素影响,容易导致婴幼儿阑尾炎延误诊治。
婴幼儿阑尾炎并不常见,早期明确诊断并不容易,易误诊延误治疗,造成不良后果;提醒家长们对婴幼儿有腹部不适(腹痛)给“阑尾炎”留个“心眼”,早点找到专科医生就诊,在阑尾炎的就诊路上“少走弯路”。
科室简介医院小儿外科是以新生儿外科、小儿普通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疾病为主要诊治范围的综合性小儿外科,拥有小儿专用的腹腔镜手术设备、配备有小儿膀胱镜、小儿专用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新生儿温箱以及其他重症监护设备。科室现设有床位12张,年门诊量逾人次;近年来年均住院人数余人次,年均住院手术量近余例,年均门诊手术量余例。
医生团队中现有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2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近年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佛山市科技局科研课题四项,主持的科研立项《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研究》获佛山市顺德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科特色技术
1.尿道下裂手术:术式包括改良Duckett手术(游离包皮内板代尿道)、Mathieu手术、Snodgrass手术等。尿道下裂手术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成功率高。
2.肾积水手术:上腹部横切口、腰部小切口及微创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成功治疗由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引起的肾积水,手术一次性成功率高,病例数逐年增多,小儿膀胱镜的应用更方便了临床的诊治工作。
3.腹腔镜(微创)技术:已开展小儿腹腔镜手术近20年,完成各类小儿腹腔镜手术逾余例,开展的腹腔镜手术包括:腹股沟斜疝手术、鞘膜积液手术、隐睾探查和固定术、阑尾切除术、儿童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梅克尔憩室切除术、消化道穿孔修补术、肠粘连松解术、腹腔探查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切除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等。
END供稿:小儿外科郭伟坚、王胜义
编辑:陈书翘
责编:岑婉梅
审发:蒋红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