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20-30岁的青年是发病的高峰。急性阑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大多数病人能及时就医,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有时诊断相当困难,处理不当时可发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急性阑尾炎仍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误诊,仍然值得重视。
阑尾在人体腹部的右下方,处于盲肠与回肠之间,看上去像是一条蚯蚓状的突起。阑尾有时会发炎,称之为阑尾炎,民间也有人习惯称"盲肠炎",其实不太准确。
阑尾是一条又细又长的盲管。由于长,容易扭曲或被周围的东西压迫;由于细,管腔像羊肠小道般的狭窄,容易被肠道里的粪块、异物、寄生虫等阻塞,这些都可以造成阑尾腔的梗阻。又由于阑尾是条盲管,一旦梗塞就四面不通,而这时阑尾仍旧不断地向闭合腔里分泌粘液,使阑尾腔内压力增高,阻碍阑尾壁上的血液供应,以致破坏了黏膜层,给细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
因为阑尾腔里本来就有许多细菌,如大肠杆菌、肠球菌、厌氧性链球菌等。细菌一般通过腔内黏膜的破损处侵入阑尾壁,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感染,有些病人可能在患阑尾炎以前,有过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细菌感染,因而细菌有机会侵入血液循环,构成血行感染;由于神经系统的反射,当胃肠的机能活动发生障碍时,经常伴有阑尾的肌肉或血管的痉挛。血管痉挛会造成阑尾的局部坏死,肌肉痉挛会造成阑尾梗阻,这都是阑尾发炎的机会。
一旦某个器官发炎就会出现充血、红肿、疼痛,阑尾也一样,阑尾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
早期阶段的疼痛实际为一种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脐周疼痛范围较弥散,常不能确切定位。并且,由于反射性胃痉挛,病人常常合并有恶心、呕吐,这段时间内很多人会以为是胃痛。
当阑尾炎症波及浆膜层和壁腹膜时,疼痛即固定于阑尾所在的右下腹。单纯性阑尾炎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胀痛和钝痛,持续性剧痛往往提示为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持续剧痛波及中下腹或两侧下腹,常为阑尾坏疽穿孔的征象。
有时阑尾坏疽穿孔,患者自觉腹痛瞬间缓解,但这种疼痛缓解的现象是暂时的,且其他伴随的症状和体征并未改善,甚至有所加剧。
外科医生通常依据患者右下腹麦氏点的固定压痛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阑尾炎,依据患者是否有腹部的反跳痛、肌紧张来判断是否合并腹膜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