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江南好,但很少会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交织的水网、充沛的雨水,它们带给这里的不只有小桥流水的诗意,还有西风凛冽的湿气。但是,江南的冬天寒冷却不肃杀,甚至还带着晴朗的生气。比如苏州,这里的冬天有极简的线条和温暖的色块:枯枝、粉墙、蓝天,寥寥几笔,茶馆、澡堂、菜场,短短几行,把冬天的情意都写尽了。食荤烟火江南的立冬是“冬令进补”的序曲,人们会在立冬这一天吃些鸡鸭鱼肉,为寒冷的冬季储备能量。苏州人则有进补吃膏滋的传统。旧时,城里的大户人家会选用红参、桂圆、核桃肉等,在冬季烧汤喝,为的是能补气活血、调节阴阳。如今每年冬天老苏州也会在各大中医药馆寻求古法膏方,一副膏方的名堂经可不少,少则20余味,多则40余味甚至更多。膏方虽好,但要循序渐进。而在老百姓眼里,食肉才是冬天最酣畅淋漓的享受。每逢秋冬之交,姑苏古城内外便会羊肉飘香,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藏书羊肉店里座无虚席。人们围炉交谈,互叙家常,那一木桶乳白色的羊汤里浸润着满满的羊肉,光想想就好像闻到了那属于苏州冬天的浓郁香气,仿佛在往每一个疲惫的冬日灵魂里灌注元气。但其实太湖边的藏书镇并不产羊,让它如此出名的其实是烧煮羊肉的独门手艺。广告语我们都给它想好了,“我们不生产羊,我们只是美味的烹饪工”。羊肉是冬日的限定美味,而汤面则是一个苏州人毕生的执着。藏书老街苏州发布老苏州对孔夫子说的“不时不食”深信不疑,不同时节有各自的食材和味道,独独这碗面能相看两不厌,吃遍一年四季。“听戏听腔,吃面吃汤”,苏式汤面的汤最为要紧,夏天一般吃清爽可口的白汤,而冬天则会青睐酱油配合高汤调配的红汤。最出名的红汤是源自昆山的燠灶面,吊汤的工序十分繁琐。鸡、鸭、鹅的骨头,加上青鱼鳞、黄鳝骨头等七八种骨头,再搭配七八种中草药、香料,在一起慢慢笃、细细熬,那汤汁浓郁鲜美,清而不油,在清冷的冬季来一碗,真是回味无穷。▲昆山奥灶馆中吃面的食客by海生冬天吃面,最精彩的浇头自然还是肉。爆鳝、焖蹄、五香排骨、卤鸭,还有最经典也最考验面馆师傅水平的焖肉。那一大块油脂出尽的五花肉,浸在碗底便会化开,滋溜一声,满嘴肥腴,说不尽的好吃。焖肉面苏州发布茶馆与澡堂在江南,人们的生活总离不开水。比如苏州人的一天,便是从茶馆里开始,在澡堂里结束。苏州人从来就是爱吃茶的,明清时期苏州的繁荣与富足达到极盛,商肆林立,人烟阜盛,人们需要消歇、娱乐、会友、吃饭……于是茶馆就这样成为市井江湖的“悦来客栈”。明代仇英苏州版的《清明上河图》、清代徐杨的《姑苏繁华图》里都能找到好几处茶馆,世间风云、生活百态,都像根根茶叶,经沸水一冲,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最雅致的是把茶馆开进园林里的,留园里的冠云楼、狮子林里的暗香疏影楼、网师园里的露华馆……倘若觉得游人太过喧嚣不妨去老苏州更钟情的小园子,五峰园的茶室、艺圃里的延光阁、耦园的双照楼……这些茶馆如同隐士般藏在园林里,四方来客都可以在这里大隐于市,忙里偷闲,等到人走茶凉,便相忘于江湖。最妙的还是冬季,窗外天气有些阴沉,屋里却暖烘烘的,人们孵在茶馆里看报、下棋、闲聊,手里捧着热茶,听着一男一女的评弹挡说书,这就是苏州人的“孵茶馆”,浑身都舒坦。园林里的茶馆,摄影陶源到了晚上,就该舒舒服服地泡个澡了。过去苏州的澡堂一律叫做混堂,洗澡也叫“孵混堂”。陆文夫先生的小说《美食家》里有位男主角朱自冶,除了热衷头汤面,他每天午饭后都要去澡堂泡澡,而且都是头等房间,掏耳、扦脚、捶背、刮痧服务周到极了。在滚烫的池子里孵上半天,再回到卧榻上整个人都有些飘飘然,这时候浴室师傅会飞来两条滚烫的毛巾,用它擦擦身子,别提有多舒服了。然后再来一杯清茶,或者敲个背、扦个脚,屋外天寒地冻,屋内鼾声一片,又一个冬日就这样过去了。围炉酒话苏州的冬天虽然湿气重,常常寒风刺骨、深入骨髓,但如果遇到风恬日暖的午后,也能感受到含蓄的生气。葑门横街上,买菜的人群渐渐散了,摊主坐在店前或闲聊或闭目养神,和懒洋洋的猫一起孵太阳。店前是老街,店后是流水,老黄酒,小点心,一串串悬挂着的腊肠、一只只卤好的整鸡整鸭,还有弥漫在空气里的苏式爆鱼刚出炉的香气……这百年的老菜场,都浓缩成了一本江南食话。等到夜色降临,想要抵御寒冬,苏州人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壶黄酒。黄酒入口温、软、糯、绵,倒和苏州人的性情相似。不知是否因为这个缘故,苏州人向来爱喝黄酒,为此还有个专门的词叫“咪”。这不是红酒的品,不是白酒的干,而是抿着嘴唇滋滋而下,让酒一点点浸润心脾。黄酒配蟹,图国家地理黄酒一定要烫热了再喝,讲究的老苏州还会在酒里加点料,最常见的是姜丝和话梅。姜丝是为了祛寒,而话梅,在腌制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盐、糖、甘草,在热黄酒里丢进一颗,既可解酒气,也使酒味更美。黄酒后劲足,要一口口咪,一点点品。站起身来身子暖暖的,脚步晃悠悠的,一高兴什么事都好说。据说有一回陆文夫提着一坛黄酒去北京看望叶圣陶,酒到正酣,叶老说,我在苏州还有一幢房产,给你派一些文化用场吧。于是年,陆文夫主编的《苏州杂志》创办,苏州杂志社也顺理成章住进了滚绣坊青石弄,真是一壶酒换来一栋楼。▲滚绣坊青石弄5号苏州杂志社等到冬至,黄酒可以换成冬酿酒,甘冽清甜的桂花香随着一口酒入喉,抚慰了舌尖,温暖了寒冬腊月。人人都说江南好,也总有人说江南的冬天好。细雨敲打着穿过桥洞的乌篷船,月晕洒在塞满枯叶的屋檐上。人们守着萧瑟的寒风,却不会感到凄凉。毕竟,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到冬天,苏州人就涌向这些地方
发布时间:2024/9/12 14:00:47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