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澡堂 > 澡堂介绍 > 乒坛皇后邓亚萍剑桥博士毕业,退役23

乒坛皇后邓亚萍剑桥博士毕业,退役23

发布时间:2024/5/12 14:11:58   点击数:

邓亚萍是原中国女子乒乓球对的运动员,乒乓球大满贯得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邓亚萍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单、双打冠军,媒体称这个时期是乒乓球的“邓亚萍时代”。

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共拿到了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排名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年,在事业的最巅峰时期,邓亚萍宣布退役。之后,她进入了清华大学外语系学习。从26个英文字母开始学起,4年后拿到了清华大学外语系英语学士学位。

但她没有就此止步,又一口气拿下了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剑桥大学近年的历史上,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

年,邓亚萍和乒乓球运动员林志刚结婚,婚后生下儿子林瀚铭。

从那以后,她的身份不再只是世界冠军,还是妻子、儿媳和妈妈。邓亚萍用自己的独门诀窍,和公婆的关系一直相处的很好。

如今,邓亚萍退役23年,她的生活又过的怎么样了呢?

1

年,邓亚萍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母亲是纺织厂工人,父亲邓大松年轻时河南省乒乓球对的主力,拿过中南五省男子单打冠军。退役后在河南省乒乓球队担任男队主教练。

所以,邓亚萍接触乒乓球很早。在2岁时,父亲就开始带她去工人文化宫看打乒乓球。5岁时,邓亚萍开始学习打乒乓球,父亲亲自教。

邓亚萍虽然长的个子矮小,但对乒乓球有着惊人的悟性。

在别家孩子在爸妈怀里撒娇的年纪,她打起球来就非常专注,能目不转睛的盯着乒乓球。遇到问题,稍微一点拨,她就完全能懂。

邓大松知道女儿是个好苗子,决不能耽误了她,就把她送到了少年体校。9岁那年,邓亚萍在体校的分区赛上,拿到了第一个单打冠军,这让她对体育之路充满了信心。

父亲把她带到了河南省队,希望女儿能得到专业的训练资格,没想到,却被拒绝了。

不是她的技术不行,而是身体条件不合适,教练认为她没什么培养的价值。

因为10岁的她,身高才1米3,臂长不够,很多高难度的球,她很难接的住。

但邓亚萍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想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扬长避短。

身高不够,那就培养自己的灵活性。臂展不够,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快速零活的招式,凶狠的打法,牢牢的压制对手,将整场球都控制在自己的节奏里。

为了让自己身轻如燕,邓亚萍每天都要绑上30斤的沙袋,进行负重训练。经常脚底被磨的都是血泡,但她从不叫苦,第二天爬起来继续练习……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邓亚萍的球技很快就有了质的飞跃。

父亲为了女儿的前途,又找到了之前的队友李凤朝。他当时在郑州市乒乓球对工作,想让邓亚萍进入市队。

李凤朝也觉得邓亚萍的个子太矮了,并不看好她。但毕竟有之前的交情在,他也不好拒绝邓大松,最后还是免为勉为其难的的收下了邓亚萍。

当时李凤超租了一个废弃的澡堂子当做训练基地,条件非常简陋。邓亚萍就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仅仅2年的时间,邓亚萍就在全国比赛上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奖杯。当年不看好她的省队肠子都悔青了,想要把她要回去,重点培养。

李凤朝当然不会同意,双方僵持了很久,关系一度闹得很僵。

最终,李凤超为了邓亚萍的前途,还是选择了让步。

年,13岁的邓亚萍进入了河南省队,第二年便拿下全国冠军。15岁时,邓亚萍在参加国家青年赛中,被国家队教练张燮林相中,想让她进入国家队。

2

对于邓亚萍能不能进入国家队,国家队的5位教练开了3次会议。结果,除了张燮林,其余4位教练都不同意,都说邓亚萍的个子太矮了,职业道路有限制。

但是张燮林还是力排众议,让邓亚萍进入了国家队。

“你们认为她的个子小是不利条件,但这也许也是她的优势。因为个子小,在别人看来很矮的球,她看来都是高球了,可以直接扣杀进攻。”

邓亚萍知道别人都看好自己,但她偏偏要争口气,一定要拿出成绩给那些人看。

好在,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有收获。

年的世乒赛,16岁的邓亚萍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战,就拿到了女双冠军,成了国乒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之一。

此后8年,邓亚萍一直是排名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几乎统领了各大赛事的所有单双打冠军,这个时期也被媒体成为“邓亚萍时代”。

只要有她在的比赛,银牌就是其他参赛者的天花板。

年,在事业的巅峰时期,邓亚萍选择退役,把机会让给新人。在国家队的9年里,身份只有1米55的她,拿下了18个世界冠军,4块奥运会金牌,是当之无愧的“乒坛皇后”!

退役后,邓亚萍并没有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去捞金,也没有像大多数退役的运动员那样成为教练,而是选择去读书。

原来,在退役的那一年,邓亚萍被萨马兰奇提名为奥委会委员。可是她从小打球,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学习文化知识,英语更是一窍不通。

在开会的时候,她什么都听不懂,手中的英文资料也宛如天书。这让一向要强的邓亚萍,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挫败感。

从那一刻起,她便决定了,一定要好好读书,绝不能做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无论我未来50年做什么、怎么做,我都极大概率不可能超越自己前20年的成绩,在我面前,是一条笔直、清晰的下坡路。既然怎么走都是下坡路,不如来点不一样的。”

不久后,邓亚萍进入了清华大学外语系,那时她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就是一张白纸。

但是她并不害怕,只要努力,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她知道自己是清华最差的一个学生,那就多看多记多学,就像邓亚萍常说的那样:“我比你付出得更多,我凭什么不能赢你?”

从入校开始,她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睡觉,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还给自己定下了“三个第一”原则:

从第一个字母学起;从第一个单词背起;从课本的第一页读起。

4年后,邓亚萍拿到了清华大学英语系的学士学位。之后她又拿到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硕士学位,之后进入了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

在这期间,邓亚萍一直兼顾着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工作。

年,对于邓亚萍来说是注定不平凡的一年。

早在年,邓亚萍从北京体育总局正式调入了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担任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

为了搞好奥运村的建设,邓亚萍千方百计的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说:她要求衣柜的挂钩不能太高,轮椅运动员要能够得着;抽屉和柜子不能有尖,要用U型把手,使无臂的运动员也能打开抽屉……

邓亚萍的英语非常好,可以用英语跟各个国家的队员交谈。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住进了名各国运动员和随队人员。邓亚萍和团队,很好的保证了他们的吃喝拉撒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奥运会结束了不久,她又回到剑桥大学参加了她博士的毕业典礼。

她如愿的穿上了博士袍,圆了10年前的梦。同时也成了剑桥大学近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亚萍这种世界冠军级运动员拿到博士学位的。

从剑桥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留在国外,而是第一时间回到祖国,出任了体育总局装备中心副主任,她说:“从剑桥毕业后,我能为中国人做的更多。”

这么多年,邓亚萍在兼顾自己体育事业的同时,也没有忘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zz/1191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