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家户户洗澡都非常方便了,人们基本上也是一天洗一次,让自己保持整洁干净的面貌。
在北方,就算是天冷了不愿意在家洗,那也有很多温暖宽敞的大澡堂供人选择,还有专业的搓澡工给我们搓澡,可以说是非常享受了。
很多人认为古代人洗澡是非常麻烦的,他们沐浴的时候得烧很多的水,再一桶一桶的提到盥洗室,因此他们肯定不会天天洗澡。
而白居易也曾写过“经年不沐浴,尘垢满肌肤”的诗句,画面感扑面而来,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古人是很不讲究卫生的,但其实古人对洗澡的讲究可比现在多多了,甚至在宋朝时期就有了公共澡堂供人洗浴了。
洗澡文化洗澡也被称为沐浴,而“沐”就是洗头的意思,“浴”是洗澡的意思,沐浴不仅是为了清洁身体,这更代表了一种礼节,对古人来说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事情。
《礼记》中曾经记载过“三天一洗头,五天一洗澡”,对于文人雅士来说,要是不洗澡,成天顶着臭烘烘的味道,不仅别人受不了,自己也难以忍受啊,到时候可一点都不雅了。
古人在进行非常隆重的祭祀之前,都必须要提前沐浴,以表示自己对祭祀仪式的虔诚态度,大臣们在上朝见皇帝的时候也得沐浴一下,将自己收拾干净,衣着也要整洁得体。
都说“百善孝为先”,小辈对长辈的孝顺也体现在沐浴上,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平时身上脏了也没办法自己洗,小辈这个时候帮老人洗澡,也是一件非常孝顺的事情。
平时谁家中有客人从远方风尘仆仆的到来拜访时,主人家都会好好安置客人,给他们接风洗尘,也就是让他们进行沐浴,然后再摆好宴席招待客人。
现在的上班族每周都有休息日,其实古代的官员们也是有休息的时间的,他们并不是每天不间断的工作,他们的休息日也被称为“休沐”,也就是休息加沐浴的意思。
汉朝时期,人们对自身的整洁卫生越来越重视,官员们每上五天班,就要休沐一天,回家洗澡,而到了唐代,才由五天一休沐改为了十天一休沐。
早在商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浴盆了,贵族一般会使用贵重的青铜浴盆,普通百姓大多都用木盆,后来人们发现木盆的保温性会更好一些,因此木盆就逐渐代替了青铜盆。
皇家确实是很会享受的,他们不仅需要简单的泡澡,还需要泡得舒适,先秦时期,皇帝们就已经下令让人建立了专门洗澡的浴室,浴室不仅宽敞,还有专业的供水供暖设备。
到了唐代,唐玄宗的华清宫内,就有着依靠天然温泉建立而成的华清池,那泡个澡简直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在冷天的时候,泡澡能将身体里的寒气都驱散。
到了宋朝,平民百姓也开始学会享受了,民间建立起了很多的公共澡堂,平时百姓们掏几个钱就可以去澡堂洗澡,还能享受搓背服务。
不仅是平民百姓,很多文人也喜欢去大澡堂泡澡,比如黄庭坚、苏东坡等大诗人都曾经去澡堂洗过澡,尤其是苏东坡,他不仅喜欢泡澡,还喜欢搓澡,他写的《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中,还吐槽了搓澡师的力气太大。
如何洗头洗澡古人对于沐浴的讲究也体现在很多细节方面,大家都知道古人的头发都非常长,那么洗起来也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他们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款式的洗发露,他们平时都用什么洗头呢?
古人最喜欢用的是淘米水,因为淘米水有可以有效的祛除油污,谁几天没洗头头发就会油腻得厉害,用这种淘米水效果最好了。
淘米水也有一定的止痒作用,它里面含有的营养物质还能够使头发变得更加牢固健康,即便是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淘米水制作而成的洗发露,可见它的功效确实很厉害。
如今很多人都对皂角非常陌生,但是皂角也是古人常用的洗发用具,在古代这种植物非常多,它的外观看起来是凹凸不平的长椭圆形。
人们将皂角中的粘液混杂在水中,来回揉搓之下就会产生泡沫,用皂角洗头也特别干净,除了洗头,皂角也可以用来洗手,是百姓们常用的清洁用具。
除了这些,草木灰也能够用来洗头,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确实是古人洗头的一种工具,草木灰就是枯草等燃烧之后剩下的灰烬,这种灰烬也有一定的去油作用。
但这种灰并不是直接放到水里使用的,得先拿细纱布包裹住,然后在水里过滤几遍,过滤下来的水就能用来洗头了,对古人来说,在没有皂角的时候这种草木灰也是非常实用的。
曾经人们还制造有叫“澡豆”的东西,它是用豆子和香料制成的,不仅能洗头洗澡,还能洗衣服,反正有污渍的地方都可以用澡豆解决,这种澡豆的配方都不是固定的,只要是可以去油的物质都能用。
宋朝时期,人们发明了“肥珠子”,其实也就类似于肥皂,这种肥皂里面就含有皂角,将皂角和一些香料粉碎融合,制成圆球的样子,平时洗澡的时候用一用,能够使身体更加光滑滋润。
由此看来,古人对泡澡确实很讲究了,泡澡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还能排毒养颜,总之是有很多好处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勤洗澡讲卫生,保持干净整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