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外科医生都有一个体会,用通俗的语言说,就是: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疝特别毒,意思是手术后感染率特别高。
阑尾切除术后,一般切口愈合后或形成切口疝,不红不肿,不痛不痒,为何做切口疝无张力修补的手术感染率如此之高,确实另不少人不解。
小编没有做个实地的研究,但是在原理上,这种现象是可以解释的。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懂细菌是怎样在真实世界中存在!
一直,我们学习细菌都是从认识细菌的形态开始,是一个单细胞的生物,各种影视教材、科普作品,都可以看到细菌像小虫一样游来游去,实际的细菌不是这样的存在,这种状态只有在培养基里可以看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实世界的细菌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
生物膜是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
简单地说,生物膜是细菌的群落,这个群落外包被被膜,成为其保护层,类似皮肤,因此可以理解生物膜是一个多细胞生命。生物膜的特点是:可以与机体的环境发生分子信号的联系,识别周围环境的情况。生物膜多细胞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细菌起始粘附、生物膜发展和成熟扩散等阶段。此外生物膜里的细菌可以是多种类,也可以单一种类,有处于生命旺盛阶段的,也有处于休眠状态的。生物膜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释放出细菌,形成新的生物膜。
生物膜(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医学的意义上:生物膜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生物膜一旦形成,用普通的医疗手段,难以清除,甚至可以说,基本不可能完全清除,例如牙菌斑就是一种生物膜,刷牙也很难把它刷掉;生物膜可以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并在一定的环境下再次激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环境下,对细菌而言,是非常恶劣的环境,因此必然是以生物膜的形态存在。
在慢性伤口中,生物膜普遍存在,在感染的伤口中,多数也存在生物膜,新的伤口,也有少数存在生物膜。阑尾切除手术与其它腹部手术不同的是,它是一个感染的手术,有厉害的致病菌,比起胃肠道内容物的污染而言,更容易形成生物膜,一旦感染后,基本都形成生物膜,而且是致病菌的生物膜。
从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疝病因来说,切口感染是第一因素,切口感染后敞开换药后,虽然在临床的宏观观察上,伤口已经愈合,但是生物膜依然广泛存在,只不过在体内强大免疫力的环境下,处于休眠状态。即使手术后没有感染,形成切口生物膜的机会也比其它手术高。
一旦切口疝再次手术,因为生物膜可以感知周围的分子环境,休眠的细菌可能被激活,导致细菌的活跃和生长,此外创伤的情况下,机体会有长短不一的免疫抑制状态,加上伤口的渗出等因素,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因此,阑尾切除术后的切口疝很“毒”,原因是生物膜的存在,是可以在细菌学上去解释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