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阑尾炎 > 阑尾炎护理 > 脾胃早癌项目探索简介连载一

脾胃早癌项目探索简介连载一

发布时间:2020-12-30 20:49:51   点击数:
听过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又听说:世人都走的路,其实未必是正确的路!我想说:脾胃早癌之路,也是人民幸福之路。下边就来谈谈我做脾胃早癌的心路历程,谈谈为何要这么做。

1、受挫折,改变人生方向

我是一个孤独有自闭倾向的孩子,小时不知道怎么的,脑袋经常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不敢接触人。一次,一个邻居想帮我,带我出去见见世面,结果走到半路都跑回家了。那时候我哥哥买回一本书,叫《科学的发现》,看了里面那些科学家的故事,就梦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可是现实条件,击碎了我的梦想,让我的梦想成为了幻想。使我梦碎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一切源于落后的医疗条件,当时我母亲被狗咬,就在床上躺了半年;做个结杂手术,也躺了半年。父亲脚上大约直径3cm的烫伤,就拖了几个月都没有治好。后来,一个西医师给我父亲诊治,予以高猛酸钾外洗,在伤口上涂上青霉素,几天后就好了。当时我还以为中医不能治疮疡,后来读《外科全生集》、《外科正宗》、《金匮要略》等书籍,才发现中医治疮疡,并不是那么low,而是当时那些医师根本不会治。后来我用大黄牡丹汤治好我舅舅儿子的阑尾炎,用薏仁附子败酱散治好我院一个职工家属的阑尾炎失去手术机会的病症,也证实中医其实可以治疗疮疡。当然,那种落后的医疗条件,仅仅有一些赤脚医师,我家的悲催命运,相信不止我一个。因病致贫,因病致弱,因病无法安心读书。没机会读书,一切的理想都变成梦想,一切的梦想都会成为幻想,一切幻想都会梦碎。因为受到了如此打击,才使我想到,要学习医学。

2、学中医,苦蹬图书馆

看着我的父母亲因病致穷,使我内心歇灭了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产生了想当一名医师,成为能够治病救人的人。幸运的是,我考上了贵阳中医学院,成为了我那个山沟沟中的第一个大学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夹杂着想成为一名好医师的愿望,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可是,当我进入学校,师兄们就说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如何如何的差,有老师说他自己的孩子都不会让他读这个学校,我的美好愿望,再一次被击碎。在绝望中,为了一个毕业证,糊里糊涂度日。心已死,徒留躯壳。后来转念一想,如果是一害人的学校,也要效法孙叔熬打死两头蛇的精神,打死这一害人虫。因此埋身图书馆,阅读《黄帝内经》、《中藏经》、《难经》等等艰涩难懂的书籍,这一读,才发现别有洞天,是另类的人生天地。那一幕幕宝命全形、颐养天真、生气通天、四气调神、移精变气、本神等等论述,让人暇想不已,感觉人生于天地之间,有种神游天地之间,逍遥八达之外的潇潇洒洒的感觉。幸运的是,没有读到《灵素商兑》,如果当读到此书,可能真正要毁掉我的三观。因为读书,开始是不可能明辨真伪的,只有阅历多了,才可能出现辨别真伪的能力。因此,我们读书,开始要强调读经典,就是为了避免假经,毁掉我们的三观。

3、三仁汤,坚定中医信念。

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那时我刚在卫校工作。在单位食堂吃饭,不知怎么搞的,我患了厌食症,没有一点食欲,见到食物就有恶心感,每天吃饭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患厌食症一个多月后的夏天,我居然开始发烧了,体温在37.5℃到39.5℃间波动,几乎都是下午3到5点之间体温达到最高水平。舌苔厚腻,嘴巴粘糊糊的感觉。医院就医,当时查血常规正常,其他也没有检查到什么问题,就是发热原因不清。当时限于经济条件,我还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院输了两天液,也没见好转。回想起来那时好傻呀,如果有什么病,没诊断清楚,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危及生命,怎么对得起父母呢?可是那时每天一百多元的输液费用我都舍不得,因为微薄的工资,还要供两个弟弟读书,贴补家用。因为舍不得花钱,输了两天液,没有什么效果,就没去输了。我在《方剂书》上查阅了处方,感觉三仁汤治疗的症状和我的病证有些相像,就给自己开了处方,让学生给我买药,并严格按教材剂量和煎服法煎好服用。服用两剂后,我的疾病居然痊愈了。就这样一碗三仁汤,使我坚定了学习中医的信念。那时,我也是读鲁迅先生等人的书籍长大的人,同时也见到身边很多被中医生误治的案例,因此虽然学了中医,始终对中医半信半疑。医院,医院,医院的同学帮我看病。从此事中,我坚信了中医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只是可能是药物是否投方的问题,相信了古话“药不投方,哪怕船装”的说法。

4、漏诊断,改变中医观。

这也是我刚工作时的事情,医院上班,也有一些亲戚朋友找我看病。我的一个亲堂二公患了腹泻,大便带血找我诊治。由于他对我很信任,我在他身上用了我所知道的治疗腹泻带血的处方,也没有见效,而且越来越重。后来检查,结果是直肠癌,没过多久就仙逝了。也许,我的误诊误治延误了他的最佳治疗时机,至今愧疚不已。那之前我虽然在学校里的西医课程几乎还算是过关,实质上对西医学一窍不通,因而没有诊断意识,帮人看病开方全是开中药,不会用一粒西药。现在回想,我跟别人看病,只用中药,自己生病,医院医院同学看病,实在是十分可笑的事情。因为此事,我就发奋考研,拒绝当一个糊涂医治糊涂病的医师。读研期间,我的恩师吴光炯老师,他虽然开处方,也只开中药,但他深厚的西医功底,使他开方思维别于其他不懂现代医学的中医师。此医院、医院进修学习,我的西医学功底得到了提升。由此,我悟出一个道理,中医学不乏干预手段,缺乏的是利用现代工具,打破沙锅问到底,直到将疾病诊断清楚的职业精神。后来,我在贵中医大一附院时,在那个团队里,成功诊断了POEMS综合征等少见疾病,并用中药复方治疗,使患者获得较好效果,至今回想都是自感骄傲的事情。

5、兴医教,乐当中医人。

提到医教,我又想起一个故事。那天我值班,看到墙角倦缩着一个患者。我上去问他怎么了,他说全身疼痛,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我将其收住院,检查发现是重症胰腺炎,在给他治病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反复于我科住院的老人家,经常去看他。十分好奇,问她怎么这样好心。那老人家才说重症胰腺炎的患者是她儿子,三十多岁,一直不听话,因此断绝母子关系,其他姊妹也和他断绝关系。此次住院,只是看他可怜,才看看他。一个多么辛酸的家庭,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他们几姊妹,孩子还不争气,真是不好的事情都被这八十多岁的老人家摊上了。当时看到这样一个家庭,遂萌生了劝说一下这个小伙子的想法。结果不知道是我游说的原因,还是其他因素,这个小伙子出院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我想,医学的关键在教育,而医教也是重塑人的工程。医教是人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过利用医学的切入点,重构患者和家属理念,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甚至营造和睦家庭,为整个社会和谐略尽棉薄之力,也是医师重要使命。《内经》用黄帝和帝师对话来阐明,医学在构建上下和亲的理想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此后刘完素更是将医教提高到与大道相提并论的高度。为了这一使命,笔者也希望做一点事情。

6、勤实践,笃行中医人。

中医自古就是一门非常重视临床实际的学问,我的体会这样的,当用一个处方,见到了实际疗效,就会对其产生信任。因为信任,才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当然,由于生命本身的复杂性,本身就可能出现误诊误治。如果是自己误诊,导致误治,出现没有疗效的情况,将其原因甩锅给中医,是极不恰当的。医学中最难的是什么?我认为最难的事情还是将疾病诊断清楚。《医学心悟》中有一篇《医家百误歌》,其中第一误就是辨证误,确实,将疾病认识清楚,诊断为一具体明确的证,这是最难的事情。《医理真传》中讲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大医精诚》中对医师要求要做到祥察形候,纤豪勿失。《伤寒论?序》开篇就说他崇拜扁鹊的诊断能力,并批判不认真诊断的医师时说相对斯须,便处汤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医师最难的能力是将疾病诊断清楚的能力。为了这一能力,中医四诊,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手段,均是医师认识疾病的工具,均可以利用。当然,生命本身的复杂性,即使就是今天如此发达的医学背景下,均有很多疾病没有认识清楚,通过医师的辛苦劳动,可能有所裨益,不过尽心尽力而已。中医人只要能将疾病诊断清楚,我们有更多的干预手段,如果诊断不清,则陷入糊里糊涂的困境中。当然,疗效是最终的结果,而疗效是建立在遣方用药基础上,遣方用药是建立在诊断清楚上的。当然,理法方药缺一不可,只有将这几个方面都做好,才算是一个笃行中医的医师。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水平,真正的临床实际,生命的复杂性,现阶段科学的认识水平,医学条件的有限性,社会、家庭的复杂性,医师本身的素养,均是医师要客观面对的。

7、学经典,圆满中医梦

《千金要方》说,“医有三品,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我认为上医医医之病,因此有一个中医梦想,就是培养一批优秀的医师,去延续上医的精神,传承中医的命脉。我认为,学习有三戒:即一戒贪心、二戒杂乱、三戒无恒心。

一戒贪心。贪心是学习的大忌,因为贪多嚼不烂,因此要戒。我们经典学堂开始时,有的学员说每日一条太慢了。确实,刚开始,每日一条确实太慢,可是时间长,每日一条很多就跟不上了。有人说,要学贯中西,两条腿走路。我问他你有时间么?西医院的医师只学西医,人家发展得那么好。而中医师既要学中医,还要学西医,已经是十分痛苦了,我们还要览观杂学,我们学得过来吗?我们不贪心,学一点算一点,日积月累,滴水穿石,我们自然就能优于别人了。如张志聪、黄坤载、曹颖甫等等,毕生醉心经典,均成一代宗师。

二戒杂乱,乱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定,因此要戒。道不欲杂,杂则扰,扰则乱。我们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叫《小马过河》,讲的就是小马开始听松鼠说不能过河,后又听牛伯伯伯说能过河,因而丧失鉴别力。人的学习也是一样,开始是无法鉴别真伪的,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鉴别力。没有鉴别力的时候,势必出现杂乱。此时就必须戒杂乱,先把经典学好,才能提高自身的鉴别力。为何开始要以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经过两千多年,人们的鉴别,鉴赏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东西。经典就是经典,长盛不衰,成为学习中医者必经之路,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是我们的必经之路,也是凝聚我们的灵魂。

三戒无恒心。无恒心,几天热情,更是大忌,因此要戒。恒心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了。我们不怕人员不来,我们是寻找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意志力坚定的人。我们短时间可能有的退学,有的无视纪律,反而在此过程中就找到了有恒心的人,此类人开始可能很笨,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开窍。人之为学有难易否?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我们主办了经典学堂,已经坚持学习一年多,很多学员在此过程中读经典、做临床,受益匪浅。

8、立项目,践行中医心

脾胃早癌项目是我作为黔医人才计划,到医院学习酿生的夙愿。当时在医院时,有幸得到牛应林等老师的教导,使我的内镜技术得到极大提高。医院,看到翟惠红、孟凡冬等老师对早癌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读片,被她们这种严谨认真的精神感染,也加入了认真学习早癌的行业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早癌筛查的重要性,如果成功诊断一例早癌,则挽救一条生命。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做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事情。后来我将早癌的工作更往前推进一步,如果应用中医干预,在炎症到癌症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获得逆转,那么我们就做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同时,将这一设想用于临床,发现不但可以逆转,或延缓病变发展,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这条路上虽然充满艰辛,但为了人民的健康,也愿意去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hl/723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