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环保的角度,我们也一直在反思如何更好地执法。”在10月10日上午举行的江苏金融业和环保部门的对话会上,江苏省环保厅厅长王天琦如此表示。
面临环保高压新常态,企业如何转型发展成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同时,环保执法者往往也会陷入“一刀切”质疑,各家问题不同,为何一起关停?
对话会上,王天琦从环保部门的角度,就环保部门角色和执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享。在他看来,“一刀切”不可取,江苏环保部门也正在积极探索,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据其透露,江苏各市即将发布今年冬春大气环境整治“豁免名单”。也就是说,一旦进行重污染天气管控,长期环保达标、表现出色的企业将手握“免死金牌”,无需限产停产。
另一方面,奖励守法企业并不意味着环保工作要求的放松,王天琦也强调了严肃执法、公正执法的重要性。
“如果10个人都得了阑尾炎,且都到了非常严重,没办法保守治疗的地步,你说这刀切还是不切?这刀切下去就不能叫‘一刀切’。”王天琦形象地表示。
批评“怕被问责,宁可错关不可漏关”事实上,这并非王天琦首次就“一刀切”问题进行探讨。
今年7月26日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曾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王天琦出席会议并接受询问。
当时,一位省人大代表尖锐地提出,在环境整治活动中,部分地方还存在“一刀切”和工作简单化的现象,比如对待畜禽养殖场的整治,简单采取禁养、关闭和拆除的办法。
王天琦表示,他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非禁养区内的养殖场也被强拆的情况,有的镇不适当地提出要建成“无猪镇”“无鸡镇”。
“畜禽养殖是农业农村的应有之意,我们难以想象,农村没有鸡鸭鱼鹅那还叫农村吗?如果太湖没有‘三白’,没有珍珠,那还叫太湖吗?”王天琦当时说。
在他看来,有的地方本身地处环境敏感区域,扩大了禁养区的范围。但有的地方是为了规避环境责任的风险,怕被问责,宁可错关不可漏关,导致“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