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我家娃例子:
孩子26个月,急腹症(16小时持续肚子痛),医院,初诊时被误判,直到第二次复诊、也就是第三次检查,才被诊断“可能”为急性小儿阑尾炎。最后采取的治疗是手术切除阑尾,手术后发现,阑尾化脓穿孔,伴腹膜炎。娃在手术12天后康复出院。
儿子在动完手术后的第一个早晨
住院期间,我们还遇到多个“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大家的共同特点是,手术时已经化脓了,也有更严重脓太多导致阑尾穿孔了、甚至更为严重脓进入腹腔后引起腹膜炎。
通过医学知识的普及,得知小儿阑尾炎(较之一般的成人阑尾炎)的确难以及时诊断,一旦延误,容易导致手术时已经化脓,加之儿童肠壁薄,容易导致穿孔,再加之儿童大网膜薄,也容易导致腹膜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如不及时控制,发展较快,由于发生炎症容易穿孔。同时婴幼儿的网膜短而薄,阑尾发炎后,不容易包裹局限,而扩散到整个腹腔,形成全腹腔炎症。如再不及时治疗,穿孔阑尾炎产生的侬液可能弥漫整个腹腔。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到关键。来源,丁香园网站)
1是我的原因导致误诊吗?
即便是娃阑尾炎后康复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仍然经常夜不能寐,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一遍遍反复问自己:是我的原因导致没有及时诊断出来吗?
于是,我对自己在就诊过程中的一些决定做了事后总结:
1.孩子生病多次,这次是我医院。一直肚子疼别是阑尾炎了——正确
2.认医院肯定就能诊断,去比医院医院医院——错误
3.医生检查时,按肚子孩子说不痛,那应该不是阑尾炎了,是普通肚子痛——错误
4.白细胞很高,我看了一眼觉得这么高居然不是阑尾炎?但医生没有说是阑尾炎,也没有给出诊断,只让挂头孢,我就没再问。——错误
5.挂水后回家,孩子仍然哭闹,睡觉不安稳,需要一直抱着才能睡,只要尝试放下睡就哭闹(2个月的孩子或许原本睡觉就要抱,我们2虽岁多早就不是这样了)。我觉得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有不适应该也是正常的,没有往坏处想——错误
6.在家出现了两次惊厥,我比较担心,因此在第一次复诊时描述了惊厥的问题,医生让做脑电图排除脑炎——不错不对
7.复诊时医生没有对肚子痛的问题再提出问题,我没有过多描述挂水后一天内的症状,我没有提出原本来看病的初衷阑尾炎,我没有问医生昨天的问题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错误
8.挂水后回家,仍然哭闹,拒绝喝水喝奶,睡觉需要抱,我发现孩子肚子微微鼓起,有点硬,第二次复诊时提出要做腹部b超进行探究——正确
9.b超怀疑是阑尾炎,医生建议转医院——正确
在总结完这些错误与正确之后,我继续问自己第二个问题:我错误之举占了百分之多少?假设我当时的错误行为都没有发生,是不是孩子在初诊时就能被诊断出阑尾炎——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所以,我决定码下这些文字,医院的误诊,而是我希望以我的经历为引子,与大家共同探讨,尽管就诊的那一刻医学的判断是医生的职责,但作为非医科专业毕业的父母,也可以尽力促进诊断的及时与准确性。
这段亲身经历足以让我确认,整个就医过程,孩子父母和医生的交流至关重要。在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两点:第一,怎么判断是医院,这点很多大V医生都聊过,但从妈妈的视角出发我有更直观的体验;第二,由于2-3岁甚至更小年龄段的宝宝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对于病情的观察和描述,会直接影响医生诊断时的效率和准确性。
SEEMORE→
2当本能行为出现异常,医院
我总结的本能包括以下4点,这些都是妈妈每天能看到的孩子的行为,一旦有异常,容易发现。任意情况出现,都要及时就医。
1.喝水(奶):正常情况下,就算孩子有呕吐的情况,也会有喝水的需求。
4个至少,任何1个出现都要引起重视:至少给水喝不会被孩子拒绝,至少不会次次拒绝,就算接受喝水至少喝水时不会显出痛苦,可以不吃东西但至少要喝水。
2.睡觉:小毛小病一般情况下孩子能睡觉,且睡觉时是正常的放松状态。
3个不会,任何1个出现,你懂得:不会一直哭闹睡不着,不会昏睡不醒,不会因为病痛在睡着后还5分钟一醒、5分钟一哭。
3.排泄:小便和大便,两者任何一个没有或者量很少,都要引起注意。这里可以再区分几点。
a不喝水,不排尿/便;
b能喝水(通常是勉强),但不排尿/便;
c因为不喝水,输液补液后,仍不排尿/便;
d能吃下些东西(通常是勉强),但不排便。
e通过开塞露解过大便
a要担心脱水;b\c这么奇怪的现象就更要重视,而且不怕膀胱爆了吗;d也很反常,通常情况下,就算是喝水也能引起肠蠕动进而排便的;e的情况需要跟医生说清楚,不是自发排便,是用过开塞露的。
4兴趣:因为生病,平时喜欢的东西(看电视、玩具、游戏)一律拒绝,以哭闹回应,要引起注意。
SEEMORE→
3如何沟通提高诊断及时性和准确性
要提高诊断及时性和准确性,父母必须给出完整而详细的描述。
详细的描述应该包括症状、起因(如果有的话)和病史(如果有的话)三部分:
1.症状
首先是以上的本能行为异常,可以理解为,其实这些就是症状的一部分。一定要仔细且有条理地描述给医生听,让医生引起重视。
然后是特征性的症状,例如呕吐、发热、肚子疼(通常需要孩子描述过或表现出来)、惊厥、抽搐、晕倒等等。
需要准确到:
涵盖出现过的所有症状
症状出现时的具体表现(有时候医生的定义跟我们以为的不同)
每个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
每个症状已经持续的时间
每个症状出现的先后顺序(比如,阑尾炎可能会先呕吐后发热;比如发热和出疹子的顺序是区别几种疹子的依据之一)
描述尽量使用客观数字,例如48小时(而不是很长时间了),例如1小时内达到39度(而不是很热)等等。
在家观察时如有需要靠笔记录。
2.起因
如果有起因的话,需要告知医生,比如摔了一跤撞到了头/肚子,这些是很重要的,有些问题没有明显的起因可循,例如肚子疼、头疼、发烧等等。
3.病史
病史,这个很容易理解,有什么基础疾病、有什么药物过敏等等,请一一提供。
然而,是否提供这些,医生就能做出正确判断?事实证明,仍然有诊断偏差的可能性。所以我再给一些建议(或许医生并不喜欢,但我们可以有礼貌地做到)。
a医院的选择:如果家门口医院,医院,我的建议医院。医院等,相医院(即便是三甲),医院的专业性仍然较为明显,多跑一些路程是值得的。
b提出自己所怀疑的病症,也就是看到孩子的症状,自己能想到的、怀疑的所有相关病症。且医生如果提出排除,有礼貌地问清问什么可以排除。
c提出希望做的检查,也就是在b的基础上,自己要问医生或自己事先做个功课,了解一下哪些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在医生常规的检查开出后,有漏掉的检查,提出想做的希望。医生如果说没必要,可以有礼貌地问原因。
d诊断结果的讨论。检查结果出来后,有的医生仅依据检查结果就开出处理方法,这时候非常有必要要问医生目前的诊断是什么。一是以目前的诊断为主要标准,方便自己继续观察孩子的症状,判断是否在用药后有缓解;二是如果孩子的症状没有有效缓解,或是医生的诊断跟自己预想的不同,可以在脑中继续以上b和c的步骤。
e复诊。症状是否缓解,详细描述。如果孩子的表现和妈妈的直觉都不支持症状缓解,请继续开始以上b-c-d的步骤。
SEEMORE→
是的,不能否认,每个孩子也都是生着病慢慢长大的,医院,这种做法本身也有问题,比如交叉感染,导致小病变成两种病叠加,这样的话,症状更严重、孩子更折腾。所以,我的原则是,送医院的最终的目希望孩子少受折腾,及时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