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松江微历史,作者爱松江爱历史
松江微历史从这里读懂松江,从这里读懂上海。
松江老字号
Songjiang
洁新浴室(上)
俞富章
说到松江老“混堂”,洁新浴室确实称得上“老字号”了。
我朋友笪先生,当年从松江城里插队落户到我的老家城西公社工农大队,我们便结缘相识。几十年的朋友,跟他学会了“孵混堂”。笪先生之所以爱“孵混堂”,是他从小在“混堂”里长大的缘故。
笪先生小时候常去的“混堂”,是曾经坐落在黑鱼弄的日新浴室。后来,他们家搬到了洁新浴室附近,他就常去洁新浴室了。如今,洁新浴室早已关门歇业,而笪先生也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但他对那爿老混堂却记忆犹新。
笪先生告诉我,洁新浴室跟他家还是有点关系的。大约在上世纪40年代初,他的爷爷与老乡笪大云一起从镇江句容来到松江。句容人有泡澡堂的习惯,而且有擦背扦脚的手艺。当时松江城里还没有正式向公众开放的澡堂,笪大云便与笪先生爷爷合计,在百岁坊开了一爿澡堂,名叫洁新浴室。澡堂一开,就深受欢迎,松江人从此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样式——孵混堂。松江人叫澡堂为“混堂”,去澡堂泡澡叫“孵混堂”,是一种很过瘾很享受的休闲方式。很长一段时间里,松江城里混堂数量并不多,除了洁新浴室外,还有日新浴室、三秀浴室、松江浴室和庙前街附近一家浴室,松江浴室开得还要晚些。
当年报纸上刊登的松江各家浴室广告(邢砚斐供图)
年后,国家采取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的政策。年,洁新浴室也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由私人经营的浴室成了国营企业,原来经营浴室的人员继续在浴室工作。笪先生的父亲后来还调到三秀浴室,做过门市部主任。
笪先生说,在他的记忆中,洁新浴室当时有三只池子,分为头池、二池和三池。头池与二池之间、二池与三池之间设计了一个不大的木闸门。头池水位较高,二池次之,三池最低,木闸门往上一提,头池的水就会往二池淌,二池的水就会往三池淌。头池里有一只大铁锅,混堂的水就依靠这只锅加热,是烧煤的。头池的水最热,90多度,二池保持在六七十度左右。那些患有脚气病的人最喜欢围坐在二池边上,用毛巾浸满热水,毛巾上的热水再滴到脚丫子里,脚丫经热水一烫,再用热毛巾一搓,一下子痒到心里,那痛快的感觉欲罢不能,越搓越起劲。一些有腰酸背痛的浴客,也喜欢坐在二池边用热毛巾捂腰捂背。因为池子的水很热,直接用热毛巾捂太烫,通常是用毛巾浸上热水,再在池台上拍几下,稍微降温再捂在腰或背上,既不烫皮肤,又能热透肌肤,效果挺好的。三池的水保持在三十七八度,这池最大,一次可进去五六十人。池子的水温由木闸调节:每隔一段时间抽起闸门,水温高的池子水就往水温低的池子里流;达到一定温度,再将木闸门放下。当年池子水温靠人工开关木闸门调节,有时开关时间没掌握好,三池的水温有时偏高有时偏低,因此时常发生浴客与工人争吵的事。水温高了,那些怕烫的浴客有意见;水温低了,那些喜欢热泡的浴客有意见。有的浴客喜欢池水热些,有的浴客又喜欢池水温些,工人也常常为难。
当年,很多老泡澡的人不仅喜欢池里的水要烫,而且还要“浑”,水面上浮起一层白花花滑腻腻的样子才喜欢。这样的池水,浑而不污不浊,但水面上氤氲着的雾气和弥漫着的那股浓浓的源自于人的肌肤深处及骨子里血液里的味道,给人一种亲近和绵柔的感觉。有一种说法:混堂混堂就要水浑,水浑孵得健康,水清孵得伤身。很多人就喜欢孵在混堂里,一孵就要半小时,大汗淋漓,如痴如醉,逍遥自在。很多孵混堂的人,都是结伴而来,孵在混堂里,古往今来说传奇,天南海北嘎山湖,洗去了身上的污垢,忘却了尘世的烦恼,赛过活神仙。孵混堂,孵的就是这种滋味!资料:松江微历史
原标题:《记得洁新浴室吗?这是松江人喜爱的“混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