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应该是中国最有特点的地域,这里的人去了关内都被称为东北人,他们也喜欢以此自居然,更有着浓厚的老乡文化。而东北因为地处中国最北方,又以冬季的寒冷很闻名。曾经的东北农村,几乎一整个冬天都会被白茫茫的厚实积雪覆盖,小时候大家都会喜欢去雪地里玩耍,当时的雪地足球是农村伙伴们最爱的运动,一场下来,往往从鞋湿到了裤脚,只是如今的冬天,便是雪也难见了!泥土砖墙、芦苇屋顶的茅草房是当时的主流民宅,这样的房子在二三十年前的农村依旧还有人居住。一般配着木格子网的玻璃窗户和厚重的大木门,和现代的农村民房相差甚远。当时的东北,冬天总是很冷!冬天房檐上的冰溜子是每家都有的,村里的孩子会把大的冰溜子打下来去玩耍,当成电视剧里的冰枪,大家还会去比谁找到的冰溜子更大!那会的农村大多会自己制作豆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东北农村大酱,当时的农村,总会看到吊着的酱块!这个工艺虽然不难,但很多人是做不成的,要么在发酱的过程中变质,要么做好的酱味道极差,记得村里就只有少数的老人能够制作出味道好的大酱,而她们做出来的酱也要比卖店卖的好吃的多!那会的村民家里都会养上几只鸡鸭鹅的,而每年都会有抱鸡蛋的老母鸡(村里称为“老抱子”)。这些老抱子一旦想抱窝,简直可以不吃不喝得等到鸡蛋孵化出小鸡来。当然自然会对她们照顾有家,都会把抱窝的老母鸡供在炕头,细心照顾起来!每年春节的燎猪头在当时的农村十分流行,村里每家每户都会买一个大猪头,村民习惯叫“猪脑袋”,而收拾好的猪脑袋第一顿孝敬的一般是家里的保家仙。东北民间至今有着供奉野仙的传统,逢年过节是要丰盛的供奉的!而供奉后的猪脑袋就会拿下来供自家人吃了!那会的课堂都是简陋的木头书桌,早期的时候还会三个人做一个大马凳!有时候凳子书桌还会不够用,就要四个人用三个桌子,挤在一个三人配置的长凳上,挤在中间的人别提多难受了!澡堂子在农村更是没有的,而村边的野河既是洗澡的好去处,也是村里孩子玩耍的重点场所。只是因为存在溺水的风险,这个活动从学校到家长都被严令禁止,但只有极少数特别老实的孩子会听学生和家长的话,当时的农村,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野河里洗过澡!当时的零食很少,或者说大多数农村孩子是还不到的,而爆花则是少有几种零食了!一般可以拿自己的粮食,苞米或者大米,去“蹦爆花”,当时这种生意很火,每次都要排队,一锅大概只要五毛钱。而每次出锅,那蹦的一声巨响,总能让孩子们乐不得!(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删图致歉!)
辽宁记忆中的东北农村步行去可可西里
发布时间:2024/10/23 13:34:50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