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储备知识和能力的象牙塔,评判一个大学的综合实力,不仅仅要看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应该看到食堂、宿舍以及各种后勤保障。
大学生虽然基本上都已成年,但处于学习阶段,所有的学费、生活费以及各项开支都由父母给予。作为校方,应该多从孩子和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绝不能把学生当作“摇钱树”或者做出有损学生利益的事情。
高校惊现“天价澡堂”近日,某高校生曝光所在大学出现天价澡堂的短视频活跃在网络中,引起人们的热议和评论。
据学生透露:被迫从一天一洗变成七天一洗,或者十天一洗,为什么呢,因为太贵了。从上学以来价格一直在提高,从一开始元一张卡,一年内不限次数洗,到现在变成了元一张卡,而且还只有半年的时间限制,只能使用50次。
我们开学是2.25号,这不就白白浪费前面的期限吗?所以他们办卡的价格和期限都非常不合理。
据了解,该高校内大众浴室价格为8元一次,但开学后是否涨价还未可知。
元限半年内洗澡50次,平均每次折合17元,对于参加工作的人来说,17元一次单间,价格还算公道,但不要忘了,他们只是学生,所有的消费都是父母买单,并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虽然大学可以作为一个“小社会”来看待,但毕竟主体是学生,和真正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人来讲,还是没有可比性的。
洗一次澡17元,这还是“特惠次卡”,价格单的原价是元,基本折合20元一次了,这还是象牙塔般的双一流高校。
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学生们洗澡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男孩或许还稍微好点,对于爱干净的女孩来说,不洗澡真的休息不好,但面对洗一次就接近20元的价格,只好“能不洗就不洗,太贵了”。
女生洗澡的时间或许会长一些,但对于男生来讲,一般都只是10到20分钟,真的折合每分钟价格一块多钱。
校方回应:满足高层次需求学校浴室基本都是以淋浴为主,而最关键的费用就是水和电,加上某些高校浴室配备的太阳能热水器,其实成本费用真没有那么高。
不知道此大学内的浴室是单独承包给个人了还是学校统一管理,单论每次洗澡价格来说,17元一次确实超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支付能力,这也无疑给父母们徒增压力。
校方对此作出回应:学校洗浴分为单间浴室和大众浴室,元限洗50次的价格是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制定的,单人单间属于更高层次的需求,普通学生还是以大众为主,根据每一间的需求层次不一样来定夺的。
但针对大众浴室,价格肯定是有所调整的,必须得符合咱们普通学生的身份和生活需求,从学校角度也会给他们给予建议:价格不能过高,但这次返校以后,就不会像疫情期间限制出入,学生们也有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选择校内的也可以选择校外的。
满足高层次需求?
高校学生较多,确实有家庭条件不错的同学,但更多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同学们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同一间宿舍休息,但洗澡浴室分“高端和大众”,真的好吗?
高校是传播文化知识的,如果硬要加上经济条件为前提,把学生分为高端和普通学生,这无疑是增加了势力的意味。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校内校外?
多数学生都是在晚上休息前洗澡,如果因为校内价格过高选择校外浴室的话,往返学校的安全谁来负责?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两个女孩晚上去校外浴室洗澡,遇到流氓或者醉酒又或者别有用心的人,怎么办?
校内浴室无疑是最近最方便也是最安全的,但不能因为校内浴室占据“地利”的优势,无视学生的实际支付能力,独自定价吧?
某网友评论到:学校用心良苦啊,及早地让学生领悟到贫富的差距,阶层的存在。
学校不把心思用在为国家培养人才上面,而是用在如何从学生身上卡油富自己的腰包,那这样的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性吗?
其实根据校方的回应:“从学校角度也会给他们给予建议:价格不能过高”中可以猜出,浴室并不是学校统一管理的,应该是承包给了个人,但浴室价格过高学校也应承担一部分责任的。
校内超市、洗衣房、食堂、浴室能否增派人员统一管理、统一收费?定价能否通过学校的审核等等问题,口碑好的高校不应该只用在教学上,孩子们的后勤保障也应该要及时跟上。
有网友评论到:大冷天的让学生跑到校外洗澡,这校方的人也是真行。
其实,单独从价格来看,并不算太离谱,但他们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前提:学校浴池的主体都是学生,他们毫无收入来源,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来定价服务。
如果校内浴室的定价标准是把这些学生当作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员来看待,那校方的管理和审核确实应该要反思了。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欢迎评论区展示出来,共同探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