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写的小说,背景在北宋末年的徽宗时期。前后相差近三百年,但古代生产力低,生活水平发展缓慢,许多生活习惯其实相差的并不大。
今天与各位读者聊一聊关于宋代的沐浴文化。在洪太尉准备去请天师时,有原文“眾道士起來,備下香湯,請太尉起來沐浴。”;在王进借宿史家庄准备休息时,有原文“莊客點上燈火,一面提湯來洗了腳。”;在薛霸想要坑害林冲时,有原文“薛霸去燒一鍋百沸滾湯,提將來傾在腳盆內”。请各位读者注意,这里的“汤”可不是我们现在平时生活中所说的可以喝的米汤、面汤、虾仁汤的那个汤,而是温开水,用来洗漱的。其实,这样的用字习惯在日本仍然保留着,读者若有机会去日本,看到日本大街上挂着帘子,上面写着“汤”字,或者招牌上写着“汤”字,各位可不要误会了,那不是卖稀饭卖饮料的,而是澡堂子。
有趣的是,古人因为生活条件所限,不是每天都能洗澡,大概五六天洗一次,时间长了,都形成了习惯,索性大家都统一五天洗一次澡,古人称之为“休沐日”,就是休息洗澡的日子。等于我们现在的节假日。《汉律》中有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到了唐代,国土面积大了,百姓人口多了,官员的事物也就变多了,休沐的时间便从五日一休延长到了十日一休,当时被称为“旬休”,一旬,即十日。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宋代。
与唐代不同的是,宋代的节假日更多,除了正常的旬休之外,还增加了节日放假,不仅是春节、中秋这样的大节,还有很多小节日也放假。距宋代的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皇帝生日)、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照这样算的话,每个月都有节假日和休沐日可以休息,一年下来假日能达到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的旬休日,一共一百一十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也非常接近了。比起之后元明清取消了旬休,有减少了很多节假日比起来,真的是幸福的多啊。
虽然古代条件有限,但开封、杭州、泉州等这样的大城市比起小村庄来,毕竟好的多,有很多开澡堂的,门口也挂“汤”字的帘子,或者挂一个加水用的大水壶,当时的人称为“香水行”。里面也是设施齐全,不仅可以洗“香香”,而且有搓澡的,有按摩的,真不比现在的澡堂差,不,可能现在的澡堂还比不上嘞。大文豪苏东坡在里面洗的舒坦了,还不禁作词一首,词曰:“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比起讲卫生的苏轼,也有个别不讲卫生的,那难免会像现在一样被其他人调侃。比如仁宗朝与欧阳修齐名的“庆历四谏官”之一的于靖,因为长时间不洗澡,身上都有味儿了,被仁宗在后宫调侃:“都不敢走近了吸气。”;再比如名相王安石,因为长时间不洗澡脸都发黑了,同事们还以为他生病了呢,拉他去看医生,结果医生无奈道说:“回去拿澡豆洗洗就好了。”
最后,小编和各位读者唠叨一句,《水浒传》中也不是所有的“汤”都是在说洗澡水,比如小旋风柴进请林冲吃饭的时候有说:“且将汤来吃。”。那自然便是正经可以吃的汤。所以,读者在读的时候自然要结合着上下文来理解,别钻了牛角尖,闹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