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澡堂 > 澡堂前景 > 苏锡常谁才是苏南老大这个会上,苏州市委书

苏锡常谁才是苏南老大这个会上,苏州市委书

发布时间:2023-1-26 2:30:14   点击数:

最近,“苏锡常”频繁见诸媒体。

4月21日,在江苏第一高楼——米的苏州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心的95层,苏州、无锡、常州3市举办了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共同签署了《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

在不少人看来,苏州、无锡和常州似乎本就应该被摆在一起,它们在方言、文化习俗、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如此接近,彼此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从夜景卫星图中看,苏锡常早已连成一片,形成了连绵公里的“耀眼光区”,“一体化”早已不必多言。但若仔细分析,又似乎很难说出苏锡常彼此之间的“硬合作”来。

澄湖服务区。图片来源:新华社

注定要在一起

苏锡常啥时候在一起的?未必说得清楚,但人们都认可的是,社会学家费孝通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苏南模式”,当时苏锡常三座城市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苏锡常”当时被传为改革开放样本和佳话。年,国务院批复《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年)》,首次提出“苏锡常都市圈”。

3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央便提出“中小城市学常州”的口号,这里曾创造“小桌子上唱大戏”的发展奇迹;

而作为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无锡,工业产值在上世纪80年代曾占到全国的1/8;

而苏州下辖的昆山、常熟、张家港等地则长期霸榜百强县前十。

上世纪80年代,3座明星城市曾不约而同将焦点放在一座滨江小城——苏州市沙洲县,即如今的张家港。年7月,江苏省主要领导提出:“联合苏锡常,开发张家港。”这一设想得到当时交通部部长的赞同,并提出苏锡常可联合建成港口城市群体。最终,江苏省政府作出“开发张家港、发展苏锡常”的决定。

回头看苏锡常的一体化,绕不过连接沪宁两城,串联起苏锡常的一条高速公路——年开建、年底正式通车的沪宁高速。当时,沪宁高速建设作为江苏省第一位的重大基础设施,被称为“会成为全国经济效益最好”的高速公路。重要性何在?答案之一是,当时苏锡常3市几乎所有的国家级开发区都建在沪宁高速公路旁。

张家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争论与重构

“谁是苏南老大?”一直是横亘在苏锡常面前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心里,有不同的答案。比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工不富,无锡工业发展程度比较高,是较出名的工商业城市,被称为“小上海”,常州则是当时工业发展较快的新型工业城市,而苏州以休闲城市和园林著称,那时的苏州市区面貌可能还不如常州。苏锡常之间比较的各类话题,长期在论坛和自媒体上争论不休。

不过在4月21日的峰会上,“苏锡常一体化是平等的一体化。”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说。

66岁的嵇元退休前曾在《新华日报》驻苏州记者站工作了约30年,在他的长期观察中,苏锡常到了必须重新强调一体化的时代,以前“英雄好汉争上游”的激励下,苏锡常各地龙腾虎跃,而如今,长三角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世界级城市群,苏锡常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抱团成了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不二之选。

虽然,苏锡常之间竞争依然存在,产业亦有同质化,但发展路径已开始错位,各自形成独特定位。

熟知常州工业发展历程的张志强表示,外人看常州发展较慢,但可贵的是,常州能延续自己的产业发展路径,毕竟一个成熟产业的培育少说也要10年以上。比如常州的优势光伏产业,“国外客户来中国考察光伏,常州还是要来看看的”。多年来,常州坚持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雄厚的产业,如今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以前的支柱之一纺织服装已从高峰下降到5%左右,常州产业升级转型也正悄然发生。

当下的苏锡常一体化,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沈健称之为“天时地利人和”。首先,经过多年发展,苏锡常已经形成实质上的城市群,而且不少产业也互为配套,加之国家战略加持。再说“地利”,这里位于沪宁杭3地中间,且距离都不远,比如苏锡常的火车站距离都在40公里左右。此外,苏锡常共有的文化基础和共同创造的“苏南模式”则成为“人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健提及,之前一次坐飞机到位于无锡与苏州交界的苏南硕放机场,打车到家不过元,而从机场到无锡市区也要元到元。

沈健认为,粤港澳城市间分工很明确。一句调侃的话,能体现完整链条——香港利用金融资本,助力深圳研发,在佛山东莞加工制造,在广州进行交易,到澳门去休闲。相比之下,苏锡常还需要更加明确区分。苏锡常可以在一些领域形成区域产业链,在研发、配套、应用方面形成统一机制,在苏锡常区域内,实现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流动,扩大成本优势,提升竞争力。

未来,3座城将通过苏锡常都市快线,实现江苏第二大机场苏南硕放机场至苏锡常都市圈各城市间的快速交通联系。首届苏锡常一体化合作峰会,也提了不少好点子——争取将苏锡常3市新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纳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形成一体化的区域协同创新网络;3市“陆、水、空、管、光”联网,力争形成30分钟城市通勤圈;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

苏州市吴江区京杭大运河和吴江运河大桥。图片来源:新华社

东张西望北顾南眺

“平等的一体化”之外,本次峰会还提出:“长三角上海是龙头,苏锡常共同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起到协同增强效应和辐射作用。”

接轨和融入上海,是苏锡常发展绕不过的问题。

当年,苏州产的骆驼牌电扇,被放进了上海的第一百货,这台风扇在商店内不停地转,吸引了不少上海市民围观,产品质量得到认可,“小骆驼进大上海”一时间传为佳话。嵇元回忆,上海是许多苏锡常企业的大舞台,当年,上海产品是苏锡常产品用来对标的,上海技术是星期日工程师传来的,上海市场则为苏锡常企业带去了无限想象空间。曾几何时,苏锡常,有不少“上海××分厂”或“沪×联营厂”等,比如年,与沪接壤但工业一无所有的昆山,便派出3个招商人员拖着5大箱子的方便面和榨菜,睡澡堂、打地铺,从上海引进数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就有上海金星电视机在昆山设立分厂。这也让上海金星电视机厂得以腾出手来,全力装配彩色电视机。

浦东开发开放,让苏锡常与上海关系更加紧密。苏锡常有共识——一定要围绕上海这个充满活力的“发展极”,放大上海的溢出效应。年,本报记者曾访费孝通先生,在问及苏南乡镇企业下一步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展时,费孝通指出:与上海浦东接轨。年前后,苏锡常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外商在考察后认为,苏锡常地区将成为接受上海浦东辐射,并向苏北乃至腹地辐射的“二传手”。多年来,苏州上下言必称“大树下种好碧螺春”,这是有原因的。早在年,时任沙洲县委书记陈璧显曾建议,上海市政府是否可以邀请苏锡常等地区的同志开个会,互相沟通沟通情况。上海可以进一步帮助他们,他们也可以更好地为大上海服务。

嵇元喜欢用戏曲来打比方,百年来,苏锡常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不少地方剧团,都以“唱响上海滩”为目标。苏锡常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上海就是大舞台,苏锡常与上海谁也离不开谁。未来发展中,要从“每人一台戏”调整为“主配角共同唱戏”,目的只有一个——把长三角一体化这场大戏唱好。

为此,苏锡常也要“东张西望北顾南眺”,不仅成为沟通上海与南京的桥梁,还要思考未来在江苏提出省内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苏锡常能否实现与长江以北的城市联动发展。此外,苏锡常还应该联动浙江,尤其是浙北地区,与杭嘉湖共谋发展。未来,苏锡常与上海之间应形成“双赢”,苏锡常3地则形成“三赢”,并与东西南北区域形成“多赢”,最终归结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一赢”。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任俊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by/1097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