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阑尾炎 > 阑尾炎诊断 > 感动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大地上,五星红旗因

感动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大地上,五星红旗因

发布时间:2018-1-23 12:30:16   点击数:

影片《战狼2》中,援非医生陈博士为了对抗拉曼拉病毒,在疫区研制病毒疫苗,让人感动。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群援非医生,他们用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和信念,写下了一篇篇援非医疗队的感人故事。今天,故事的主医院儿科医生矫晓玲。

▲回国前,中国大使馆为矫晓玲(前排中)举行欢送会

年8月27日,当矫晓玲作为山东省第24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中的一员,离开烟台前往非洲时,心中无比忐忑。她说,怕自己做不好,医院和祖国丢脸,也怕离家太远,会思念家乡和亲人。

年11月19日,矫晓玲圆满完成了两年的援非任务,她带着坦桑尼亚当地人民的祝福,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异国他乡的多个日夜,因为孤独和寂寞,因为担心与迷茫,她也曾偷偷的哭过,但哭过之后仍不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脏乱的环境

曾让她顿感欲哭无泪

▲矫晓玲(右二)与当地医生查房

“是的,平安的回来了。”一句平安道尽了满腹心酸,也将矫晓玲带回了两年的援非生活。

当同事们见到矫晓玲的时候,她略带抱歉的说,时差还没倒过来,精神头儿有些不足。不过,当她讲述起这两年的援非经历时,眼神中立即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各种复杂的心情涌上心头,是描述,是回忆,更多的却是怀念。

“当时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踏上了陌生的非洲大陆,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却没有想到那里的条件那么差。”矫晓玲说,医疗队驻地连个院墙都没有,就用铁丝网简单的扎了个篱笆。驻地的房子是很老的板房,到处是白蚁筑成的通道。

每个房间只有十多平方,门是用很薄的木板做成的,洗手间里只有一扇很小的窗户。为保证安全,窗户的外面还用铁柱封起来。人趴在里面,真像是蹲在监狱里。

屋子里的各种昆虫、动物更是数不胜数:带翅膀的非洲大蚂蚁,蓝色的大蝎子,可怕的蜘蛛,带有疟疾的蚊子,满墙的壁虎,还有柜子里的蛇皮和只有在国内动物园内才能看见的变色龙、蜥蜴等,老鼠甚至还在屋里的沙发上做好了窝,老鼠屎到处都是……

▲矫晓玲(右二)与当地医生一起查房讨论病情

烟台医疗队共六人,与矫晓玲生活在一起的共四人。当他们四人结伴走进这样的房间里时,不禁面面相觑,特别是作为女医生的矫晓玲说,当时自己的感觉就是欲哭无泪。

可是,当矫晓玲如今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不再是那种害怕、欲哭无泪的感觉,反倒是面带微笑,她的思绪回到了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家”中。

自己动手

让她有了第二个“家”

家,没错。坦桑尼亚多多马省的那个医疗驻地,是矫晓玲生活了两年多的“家”。

矫晓玲的心态很好,适应能力很快,她知道,当自己带着援非的神圣使命踏上这片神秘的非洲大地时,各种意外,其实是最不“意外”的。

▲矫晓玲在坦桑尼亚刨地种菜

四个人中,她年纪最长,作为其余三个人的“姐姐”,她自然起到了领头的作用。条件差,没关系,他们可以自己在最艰苦的环境中创造出最好的生活条件来:

穿上连体衣,在原本油腻腻的墙上铺上了塑料纸,将死在屋子里的蛇和老鼠一起铲出去,用盐酸刷洗卫生间等。

四个人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用将房子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累得胳膊酸痛的只能贴膏药缓解一下。

院子里有很大的空地,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他们一起做起了农夫。“去之前做了很多的功课,知道当地的蔬菜特别少,我们就自己带去了很多菜种子,起码能保证吃到新鲜的蔬菜。”矫晓玲说起这些的时候,你很难想象眼前这名温柔秀气的女医生,会拿起锄头像个女汉子一般的刨地、除草。

有了新鲜的蔬菜做馅,矫晓玲说,她就给大家做各种各样的面食吃。过年吃饺子、吃包子,全部按国内的风俗,使大家不那么想家。时间长了,她和另外的三名队员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既来之则安之,这是矫晓玲经常开导想家的队员们的一句话。“你看看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昆虫动物,这里有更蓝的天,立体的云,这里的空气这么新鲜,这里的生活也很简单。”矫晓玲说,只要善于发现美,就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尽量让自己的活得更好。而这,可能也是有史以来过得最“舒服”的援非队员了,他们是独一无二的。

为听懂当地语言

她记了厚厚的一本笔记

▲矫晓玲在门诊为坦桑尼亚患儿诊疗

适应了生活,无疑是个好的开始。但是当矫晓玲一行人真正走向坦桑医院的工作岗位时。震撼,再次袭击了众人。

她说,这种震撼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医院的医疗条件,其实医院的水平。”矫晓玲说,医院里缺医少药,有时甚至医院。

而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她更是难以相信新生儿病房就在没有隔离的感染病房的旁边,烫伤烧伤病房旁边住着肺炎、腹泻的孩子。

“这种医疗条件下,孩子们太容易被感染了。”她说,看着病床上那一双双清澈的大眼睛,看着一张床上挤着好几个孩子,不由得心酸难受,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来为这些孩子解除病痛。

▲矫晓玲整理患者病历资料

刚开始上班时,她发现由于书写习惯和语言发音的障碍,当地医生书写的病例根本看不懂,而且他们喜欢自己编一些简写。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地的医生经常在病例上书写这么一个单词:NAD。实际上就是nothingabnormaldtctd,就是‘没有异常发现’的意思。可是你如果不是本地医生,根本就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做医生连病例都看不懂那怎么行?因此,她就一直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这些在当地医生的笔下和口中经常出现的“简化词”,反复看大量的病例,一是熟悉当地医生的书写,而是了解当地的疾病情况。慢慢的,就记满了厚厚的一本,再后来,这些都已经在脑子里牢牢记住了。

烟台医疗队所在的多多马没有超市,没有商场,没有娱乐场所,有的只是孤单寂寞。矫晓玲和其他队员们在不上班的时间里,除了爬爬山锻炼身体,就是窝在家里看书。

“大部分时间就在自己的屋里或院子里活动,因为那里的信号不好,经常断网,只能和家里人语音聊聊天。周日就到教堂做做礼拜,把自己的担心和牵挂祷告一下,也好有个精神寄托。”矫晓玲说,这两年的时间中看了很多书,这对自己的医术是一个很好的提升过程。

缺医少药让她明白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矫晓玲(左一)给当地医生讲解医学知识

无论何时何处,矫晓玲深记,她是代表中国,医院走出去的援非医生,医生的身份不能忘记,神圣的使命不能忘记。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发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靠她一个人的力量去救治病人,总归是不够的:

“一次,一个刚出生几个小时的新生儿出现了心律减慢,呼吸停止的症状,可是当地医生竟然连对新生儿的心肺复苏都不会做。”矫晓玲回忆,她立即对新生儿进行了正确及时的心肺复苏,这个孩子才躲过了夭折的命运。

还有一名三岁多的女孩因肺炎引发了心衰。当矫晓玲发现时,这个孩子的心跳已经高达次以上,呼吸70多次,肝脏明显增大,24小时无尿。

“这明显就是肺炎合并心衰的表现,而当地医生由于不仔细体检意识不到严重程度,明显耽误了有效治疗。当地医生查房,基本是跟家长交流即可,根本不会做详细的体格检查,他们甚至连基本的心肺听诊都不会,很多大夫连听诊器都没有。”矫晓玲说,每每想起这些她都觉得特别揪心,看着他们瘦骨嶙峋的身子,总是能够触碰她心底最柔弱的地方。

▲矫晓玲(右二)指导当地实习医生

而更让矫晓玲担心的是一些不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如新生儿只要出现哭闹或者不吃奶、呕吐等症状时,就会被判定为败血症,就会被使用双联抗生素。过渡的抗生素治疗给孩子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尤其是庆大霉素的广泛应用。当地医生根本不了解抗菌谱,抗生素是随意给予的。

直到这时,她才终于意识到“缺医少药”这四个字的严重性。“与其我一个人怎么忙也顾不全这些孩子,还不如多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教会医生一些医学知识,毕竟众人的力量大。”矫晓玲说,她开始重视起该如何将自己所知道、所掌握的儿科知医院的儿科医生。

慢慢的,矫晓玲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当地医生和护士的尊重,对她的称呼也从原来简单的“doctor(医生)”变成了尊敬的称呼“chif(主任)”。当地医生遇到疑难杂症及危重病人,都会让矫晓玲帮忙解决,他们说从矫晓玲医生那里学到了好多东西。

平安的归来

才是“最好的完成任务”

▲矫晓玲与白化病儿在一起

她时时都在靠自己的毅力坚守着,为了这份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由于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的限制,让她也在时时警惕着病魔对自己的侵袭。

疟疾、伤寒、结核、烫伤烧伤、贫血、艾滋病,这些常见的疾病都会对当地的儿童造成生命威胁。与此同时,医生面对的艾滋病患者比例非常高。

也就是说,在手术或者一些医疗操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要慎之又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的医疗队虽然不缺医疗技术,可是坦桑尼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太缺了,一旦生病,即便是个小小的感冒,可能就会面临着生命危险。”矫晓玲说,她的任务就是作为援非医生,守护着非洲儿童的健康与生命,一旦自己倒下了,还谈何完成任务?

“在我的意识里,圆满的完成援非的任务是你能够作为一名医生的同时,也将自己保全,平安的回来。”矫晓玲说,因为只有你健康了,才会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别人健康起来,只有你平安了,家里的亲人和同事才会觉得安心。

也是因为这样,当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见到她平安归来的时候,说的第一句话是“平平安安的回来了是最好的”;当家里近70岁的老母亲见到两年未回的女儿站在自己的身旁时,才说了一句“你现在真真实实的站到了我眼前,我才踏实了。”

在坦桑尼亚的两年多时间里,她曾两次阑尾炎发作,一次伤寒。“伤寒是最可怕的,原因就是吃了被污染的食物,而这是由于那里的卫生条件导致的。当时发热、全身疼痛,那时,也是我无助、最想家和亲人的时候。”矫晓玲说起了自己国内的家,思绪有了些许的停顿。

两年援非经历

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矫晓玲照顾坦桑尼亚营养不良儿童

援非两年,她靠着一股不服输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重重困难。可是,最难熬的还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寂寞与无助。

▲矫晓玲给当地脑瘫儿做康复治疗

8月27日,像个魔咒一般,总是会给矫晓玲远在异乡这两年的日子里,再加上些许的磨难:

“年的8月27日,是我离开家踏上非洲的日子,而那一天,也是我女儿的生日。”

“年的8月27日,远在栖霞老家的婆婆抵不住病痛的折磨,带着想再见我最后一面的遗憾永远离开了我。”

“那天还是女儿的生日,孩子的爸爸需要去料理后事,一向独立理智的女儿对着电话哭喊着要妈妈回来,说她很害怕。”

矫晓玲说,你不知道那时自己的那种无助,真的很想将孩子一把搂过来好好安慰一下。可是身在异乡的自己,却只能对着电话一遍遍的安慰着女儿,却不敢让她听到自己强忍着的哽噎声……

▲矫晓玲指导年轻妈妈科学喂养

年的6月,是孩子中考的日子,她依旧没能陪在孩子的身边给孩子鼓励和照顾,而孩子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照常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好在女儿平时就很独立,理解我的工作性质,不仅没有埋怨我没有陪在她身边,反倒是经常嘱咐我要注意身体。这两年来,老公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为孩子做饭,早晚接送孩子上学,我很感激他对这个家庭的付出。”矫晓玲说,是家人无限的支持才让她可以安心的为非洲的孩子们带去平安与健康。

▲矫晓玲(左一)诊治危重病儿

非洲的老鼠和蛇,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持枪者都没有让她轻易的流过眼泪,可是提及离家两年对亲人的亏欠时,她还是流出了愧疚的泪水。

恋恋不舍

国内国外两个“家”

▲矫晓玲(右一)探望坦桑尼亚贫困居民家并赠送生活用品

两年的援非任期满了,矫晓玲的心中却不是欢呼雀跃,满心的只剩下恋恋不舍。她说,坦桑尼亚这里真的很需要医生,很需要自己。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两年来的回忆,虽然艰苦,但却美好。

依恋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矫晓玲对坦桑尼亚的不舍,其实更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她放心不下那些孩子,那群淳朴的坦桑尼亚人。

▲矫晓玲(右二)在坦桑尼亚偏远地区义诊

医院的日常工作,援非队员们还积极组织义诊活动。矫晓玲说,义诊的地方更为偏僻,条件更差,工作量相当大,吃饭都顾不上。

▲义诊后,孩子们依依不舍

“除了为当地村民免费进行诊治,我们还免费发放药物。”矫晓玲说,当地人知道中国的专家要去时,有的甚至会在下半夜就动身,走一夜的路,就为了能够让中国医生看病。

▲矫晓玲关爱坦桑尼亚贫困儿童

周末休息的时候,矫晓玲经常和其他的队员们去看望穷苦的当地人,还会给他们送去衣服、被褥和其他的生活用品。

回国之前,矫晓玲将自己所有的衣服、鞋,甚至连电脑都留在了那个“家”中,而回国前矫晓玲收到的礼物也是最多的。

▲坦桑尼亚卫生部为矫晓玲举行欢送会并赠送礼物

“当地的医生和居民为我的孩子和丈夫都准备了礼物,他们甚至留下了眼泪,紧紧拥抱我们,不舍得我们离开。但是他们知道,在中国,有我的亲人一直在盼着我的归来。”说到这里,矫晓玲的眼圈不禁又红了起来。

▲临别前,当地医生向矫晓玲赠送礼物

情深处,无法言传,矫晓玲在非洲坦桑尼亚医疗驻地那个的简陋“家”,一直牵绊着她的心......

附录:坦桑尼亚的回忆

在五星红旗下为人治病

无比神圣

▲坦桑尼亚居民慕名找矫晓玲看病

能够来到异国他乡,在国旗的下面给孩子看病,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矫晓玲说,她很自豪自己能够代表中国,医院从事着援非医生这么神圣的工作。

“医疗驻地餐厅的墙上有一面很大的国旗,时时提醒我们要对得起这面五星红旗。周围的很多居民知道我们是中国医生,很敬重我们,也很信任我们,经常会带着孩子或家人到驻地找我们看病。由于条件有限,看病的场所就在我们居住的屋子的餐厅里,就在国旗的下面。”提起在驻地的一切,矫晓玲总是说,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使命感在督促着、监督着你,让你一直在努力前进,一定不能给“中国援非医生”这个名号上抹黑。

两年的援非生活

让她变“小气”了

援非的生活是意想不到的艰苦,时不时的停水停电都很正常,每天下午五点左右就停水,第二天八点才能再来水,平时洗刷都要用储存的水。

“任何的生活用品在当地看来都十分的珍贵,我们都是节省着使用,甚至二次使用。当时我们还互相打趣说,可千万别养成了小家子气,以后回国了也改不过来。”矫晓玲回忆,谁料当初的一句玩笑话竟然真的变成了现实。

“我现在很不习惯水龙头里突然涌出的大水流;每次洗头的时候还会小心翼翼的挤出一点洗发水;每次冲厕所听到水流哗哗的声音的时候,都会感到揪心。”矫晓玲说,援非的两年的生活让她真正的从心里珍惜国内的幸福生活,一滴水,一粒饭,都当思之来之不易。

点击下列关键词

即可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公益微电影《彩虹之梦》

公益微电影《用爱唤醒你》

停车场中上演生命接力

减肥饮食搭配

全飞秒

热毛巾妙用

海参真的“大补”吗?

胶东国际肿瘤论坛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zd/206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