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澡堂 > 澡堂市场 > 洗澡用蓝白红绘制的澡堂记忆

洗澡用蓝白红绘制的澡堂记忆

发布时间:2023-4-19 10:18:24   点击数:

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写道:“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实验都证明,我们更多地是感受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色彩作为一种无声的艺术,在电影运用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叙事、传情、象征功能,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电影《洗澡》借助对红、白、蓝三种主要色彩的有机运用,为我们续写了在传统与现代的更替、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之下属于一个时代的街坊温情与文化记忆。

调和之蓝——人际情谊的沟通与交融

对于澡堂“清水池”中的洗澡水,导演和美术选择了一种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蓝色。不同于蓝色传统的忧郁的意象,《洗澡》中蓝色的使用更多地象征着一种“不言的交流”。这既是老刘和儿子之间亲情的深沉表达,也是一种街坊邻里之间的情谊联结。老刘与二明比赛谁在水中憋气更久,父子的温馨尽在这一片蓝色中。从深圳回来的大明,一直是同澡堂“格格不入”的现代文明的代表,而当他最终不再淋浴,进入澡堂泡澡,选择融入这片“蓝”的时候,也是一种与父亲的握手言和。对于街坊邻居,“清水池”更像是一个茶馆或是公园。这片蓝色,是遭到追债时的避风港,是夫妻关系的合议庭,是消弭隔阂与差异、维系着一个社群发展的富有韧性的纽带。

氤氲之白——地域文化的展露与升华

影片中对于澡堂“清水池”的场景设计,大面积地使用了白色,从着装、门帘到洗浴用品,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属于白色的“异域世界”。白色在传统意义上是纯洁、平和、神圣的象征,这在《洗澡》中同样有所体现。洗澡被视作是洗去污秽、洁净身体的行为,在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更是具有神圣化的意义,能够“洗净灵魂”。导演张扬使用白色来建构了一个属于北京澡堂的独特文化符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洗澡似乎是一个很私人化的事情;但在北方的澡堂文化里,洗澡却是一个群体性的社会行为,背后涌动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意趣。

高潮之红——高光时刻的叙事与表征

除去对陕北地区的插叙部分,影片中唯一大面积使用红色的则是在苗壮在舞台上纵情歌唱的段落。胖子苗壮之前一直只能在冲澡的情况下唱出《我的太阳》,闹出了不少尴尬局面。而在拆迁文艺晚会上,苗壮险些再一次失声,幸亏二明浇来的一阵自来水帮助他找回了状态,助他实现了自己放声歌唱的舞台高光时刻。在这组镜头内,导演运用红色将拆迁晚会的热闹氛围视觉化,表现这个即将不复存在的社区最后的欢欣与快乐,也象征着苗壮终于得以实现他的舞台梦想。同时,也是对“洗澡”这一文化意象的内涵拓展,揭示它能够让人们回归本真,释放最原始的热情。而导演对于红色的运用也是克制的,舞台之外延续了影片一贯的配色风格,而舞台之上也通过对红色的纯度控制,使影片保持着风格的统一。

爱森斯坦曾说:“彩色在艺术家手里不应该弄得像五颜六色的印花布或者复活节的彩蛋表皮那样花哨不堪,而应具有银幕造型的严整性,因为有整体就有概括与集中,就能给观众一个主要的情绪。”《洗澡》里对于蓝、白、红三色的结构化运用,塑造了整部电影严整统一的电影风格,刻画了独特的东方人伦情感与文化艺术魅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yy/115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