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澡堂 > 澡堂优势 > 什么样的经历让马未都认为澡堂子就是千年

什么样的经历让马未都认为澡堂子就是千年

发布时间:2024/8/26 11:27:23   点击数: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人们对于个人卫生越来越讲究了,家里普遍都安装了热水器,很多家庭还安装了浴缸,上班工作了一天,回到家中放上一池子水,热气腾腾的,舒舒服服地往里边一躺,简直都不想出来。西方人比我们更会享受,他们的居住条件要优越得多,很多家庭都有自己的泳池,去不了马尔代夫也没关系,顶着大太阳坐在泳池里也足以乱真,再从托盘上放上一杯威士忌飘在水上,实在是惬意。另外和我们不同的是西方人习惯于在每天早上出门前洗澡,而我们是习惯于晚上,造成这样的差异有很多原因,其中大概是西方人汗腺比较发达,有一些男子体味较重,所以他们习惯于出门前洗个澡喷一喷除臭剂。而我们的邻居日本人讲卫生更是出了名,据说在日本他们的卫生间能占房子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房子再小,也要保证一个相对宽敞的浴间。日本人注视洗澡一直有传统,有人开玩笑说连他们的澡盆都比别人家的结实,在唐宋时期,由于日本对于中华文明非常向往,有些没有官方背景的小老百姓想要“偷渡”过来,在没有船只的情况下,据说常有人坐着一个洗澡用的大木盆就能飘过来,很是猎奇。对于过去的很多国人来说,洗澡都是种奢侈今天的人们可能难以想象,过去的人在没有特别好的洗浴条件下是怎么过来的,听农村的老人们说,他们过去的衣服常常一穿就是半个月,碰上雨季可能时间更长,一些困难的家庭甚至衣服都要“继承制”。由父亲传大儿子,大儿子传二儿子,二儿子传三儿子,传到衣服破烂打块补丁接着穿,当然了,用句玩笑话讲,叫“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衣服就一件,洗了没得换,所以大家的衣服不到脏的看不出颜色都不能脱下来洗。那身上得脏成什么样也就可想而知了。夏天还好说,用水舀子从脑袋上面就往下倒,随便划拉几下就算完事了,可冬天就难捱了,那时候农村的冬天是真能冻死人啊,能常洗澡简直是太奢侈了。老人们形容那时候的孩子:“脖子都跟黑车轴似的。”谈到洗澡马未都老师也有自己的故事,作为从那个最困难年代走过来的人,马爷是非常有发言权的,好在作为大院子弟,父母都是军官,家里的条件相比普通的老百姓是要优越多了。起码有个澡堂子,哪怕是公共的,按马爷的话说,让今天的孩子们赤条条站在公共澡堂里互相看着洗,他们浑身都会不自在,左遮右挡,怯生生的。尽管马爷小时候住楼房,还有自家独立的卫生间,但仍然不具备洗澡条件。马未都马未都记忆中的“澡堂子”由于部队大院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一般情况下男部都会比女部大很多,进澡堂子还得买票,门口有个把门儿的,有收五分的,有收一毛的,再到后来最贵时也没超过两毛钱。一进屋先是公共的更衣室,一人一个小方格,是每个人放衣物用的,更衣柜前有条状长凳,常年湿漉漉的,大家脱衣穿衣都在上面完成。值得玩味的是,马未都强调那时候洗澡必备的三大件是:脸盆,毛巾,肥皂。没有人用香皂,因为用那东西被看作是资产阶级臭思想,早年人们在澡堂里都踩着一块鞋形木板,一寸厚,上面部分钉上一条硬板带,穿起来别提多别扭了,踢踢踏踏的动静出奇的大,这便是人们俗称的“趿拉板”,和日本的木屐相似。马未都那个年代在澡堂洗澡有个讲究,每个人得先在池子里泡上一会儿,像蒸馒头似的把皮肤蒸“发”了,为的是更容易搓掉泥。搓得浑身发红,差不多就算干净了,然后再站到“花洒”下面从上到下浇一遍,打打肥皂就算齐活了。马爷管泡池的水叫做“千年老汤”,因为池子从不换水,那水脏得伸手不见五指,放到今天绝对没人敢下去,能给恶心吐了。这段记忆对马未都来说很是深刻,小时候父亲常带着去,爷俩互相搓后背,由于父亲是军人出身,手重,搓一下就是一道红印子,疼的马未都鬼哭神号的。马未都父亲常常不以为然:“有那么邪乎吗?!你来给我搓!”“报仇”的机会来了,马未都用尽全力,举着丝瓜瓤子照着父亲的后背就下去了,他希望父亲也能像他一样喊疼,从而让自己停下来,但父亲从未吭过一声。每每谈到这里,马未都不禁感叹:“回想起那时候真是温馨动人,只可惜再没有这个机会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jzhfudaozhan.com/lwywh/1221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