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笔者来说,这求学路其实没什么新意,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家门口,所以大学时非常非常羡慕那些外地来的同学……的家长给邮来的咸鸭蛋。
但话说回来,羡慕归羡慕,这些同学在异地生活也是真坎坷。毕竟和我们一样,这些外地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十八年,也是在自家门口求学,没出过远门。
就像笔者的广东同学,跨越无数山川河流来到大东北,一下飞机,就感觉自己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咩啊这是?
南北方大学天差地别,大学生宛如打开新世界一般情况下,能成功离开本地到外地求学的大学生,都是比较有主见的。所以一般想法都是,既然能走,那就干脆走的远一点,于是北方同学来南方,南方同学到北方。
于是问题也跟着来了。
入乡随俗的开始,是学会一门新语言
虽然有普通话,但我们平时并不会说,而是更习惯讲每个地区自己的方言,毕竟如果“嘿,天儿不错”硬要说成“你好啊,今天天气不错”,准备接话的人多半认为你脑子有病。
但同一句话用不同的方言说出来,可能根本对不上频率,比如东北话和广东那边的粤语对上,就非常有难度。像我的广东同学,听懂东北话不可能,而我们的粤语词汇也只有“雷猴啊”……
不过最好笑的还是发生争执的时候,毕竟大家生活习惯很多都不同,所以在大一时经常吵架。但奇怪的是,明明说的话对方都听不懂,怎么还能吵得这么带劲呢……
下雪天的南方猴……雷猴啊同学
很多南方同学非得往东北考的原因,玩雪绝对算一个。还记得大二时秋季学期的第一场雪,六层楼的高度都不影响满校园宛如“人类返祖”一般的鬼号声,出门一看,本应平整的雪地被玩得惨不忍睹。
还有自愿躺在雪上被埋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东北学生,不得不露出看大聪明的眼神,摇头离开。而这些南方学生对于雪地的放纵,终究需要全校师生一同承担。
一般情况下,下大雪都是在夜里悄悄进行,所以很难在第二天师生上课之前打扫完毕。于是每每下雪,都是想要给自己买事故保险的程度,毕竟那通往教学楼的路,那是真的阴间。
被踩实的雪地变成了莫得感情的冰溜,还是带凹凸的,北方同学穿着防滑雪地靴尚可自保,可怕就怕南方同学一走一个屁墩,自己又没拉住,那么整个求学大队就宛如多米诺骨牌,场景堪称惨烈。
咸豆腐脑和甜豆花必须要干一架
直奔食堂,是每个大学生的基操。但说实话,去广东玩的时候,进那边大学的食堂,北方人是真的有些吃不饱。精致的小小一份,我们得吃上一桌,但又怕丢人,只能溜达一会回来一次。
而我的南方同学在东北上学四年后,不,根本没到四年,他就堕落了。从大一时精致矜持的小碗人变成了海碗人,食量剧增,人也胖了不少,以行动打破家长“水土不服”的担心。
对于很多食物,广东同学都接受得很好,但只有一样东西算是砸在了所有南方同学的尊严上,那就是咸豆腐脑和甜豆花,每次早餐窗口路过,同学都是一脸惨不忍睹的表情。
但作为东北学生,我们就是有主场优势,食堂大叔大妈们可能也是比较热衷于捍卫尊严,所以像红烧肉都有甜咸两种口味满足不同需求,但豆腐脑,只有咸的!
“就吃咸豆腐脑!怎样!”
除此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生活上的细节,比如说去澡堂的时候我嘞南方同学说完全没有搓过澡后,被我们大喊着“真埋汰”并摁在墙上全自动搓泥,以及洗澡时间等等……太多太多了。
写在最后差异毕竟是差异,虽然听起来都是趣事,但当事学生身处其中的时候,还是挺艰辛的。在最开始去到离家很远的城市,水土不服是肯定有的,也有很多学生不能适应。
比如说就有很多北方学生,九月份暑气未消的时候来到了又湿又热的南方,下飞机就因为身体不适卧倒了,开学好久都没有缓过来,这种情况也是学生们在开学前要考虑的。
做好必要的了解和预防,趁着还有几天开学赶紧锻炼锻炼身体,可别给自己的大学弄一个这么不好的开端,实际上对于以后的上学心态也是很有影响的。
最重要的就是,离家远虽好,但父母在,游必有方,每天或者至少每周与家长联系几次,不仅能够让家长放心,对于自己漂泊在外敏感的小心灵也有出其不意的安抚作用。#大学开学#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