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子街,位于朝天宫西北侧,北起汉西门大街,南至罗廊巷,长约米。
这条短短的街巷,已历经多年风雨,见证了南京城的沧桑变迁。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这里发现了国宝级文物太平天国壁画,更是让这条老街显得非常特别。
堂子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
年,朱元璋亲率水陆大军分三路进攻集庆(南京),10日后,集庆城被攻破,朱元璋改集庆为应天府,作为自己统一全国的基地。
为了不当“出头鸟”,同时积蓄力量,朱元璋采纳了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
“高筑墙”,就是要修筑南京城墙。年,南京明城墙的建造正式拉开序幕。
修筑城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征用大量的兵士及民工。他们为了洗澡方便,在堂子街一带建了很多澡堂,于是人们形象地称这条街为“澡堂大街”(因为澡堂用白石和透水性较差的白色城砖砌成,又得名“玉石大街”)。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顺口称为“堂子街”,并一直延续至今。
城墙内外,民居密集
在老南京记忆中,堂子街的澡堂早已不热闹了,但作为“旧货一条街”,那印象则是非常深刻。如果南京人想淘旧货,第一反应就是“去堂子街”,因为那里是南京最大的旧货市场。
堂子街卖旧货也是有历史的,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堂子街就是南京有名的“黑市”。这里人口密集,交通方便,每当夜幕降临,附近一些周转不开的人家,就会把闲置不用的物品拿出来售卖。久而久之,这里成了众人皆知的“旧货一条街”。
南京解放后,堂子街的旧货生意依旧不错,旧衣服、旧家具、书籍、真假古董,应有尽有。
到了上世纪末,这里的旧书交易逐渐转移到了朝天宫万仞宫墙之外,堂子街则集中了几十家自行车摩托车店铺,新车旧车都有。每逢周末,附近的高校大学生结伴到堂子街淘车,生意非常火爆。
朝天宫旧影
堂子街虽短,但在文博界人士眼中地位非同一般,因为这里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太平天国壁画群。
年8月,曾国荃率湘军攻陷天京,此后的几十年间,清政府极力抹去太平天国在南京的印记。到新中国成立前,南京已几乎见不到太平天国留下的痕迹。
年,就在这条不起眼的堂子街上,意外发现了一组珍贵的太平天国壁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现的第一组太平天国壁画。
太平天国非常重视壁画艺术,建都天京后,在上街口(今洪武路)设立专门负责壁画绘制的机构——绣锦衙,征用一批画师广泛地绘制壁画。在官衙王府,壁画的规格成为等级的象征之一。
这组壁画位于堂子街88号一座老宅的墙壁、屏风与板壁上,共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鉴定,确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南京市文管会随后对其进行修缮并加以保护。
经专家考证,这座宅子原系一小地主所盖,新居落成时正值太平军攻占南京,他弃屋而逃,这里便成了东王杨秀清下面署官的一个衙署,后期为某小王的王府。
堂子街壁画内容丰富,既有南京的山水风景,又有花鸟瑞兽,艺术水平颇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防江望楼图》,描绘太平天国时期长江岸边的军事设施,反映了天京军民时刻以战斗姿态保卫首都的真实情景,画家傅抱石赞其为“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中国南方雨水较多,气候潮湿,壁画保存不易。有统计显示,截至年,中国仅存太平天国壁画多幅,南京的这组壁画更是其中的珍品。
年,太平天国壁画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
年5月16日,太平天国壁画艺术馆开馆,成为江南一带太平天国壁画的展示中心。
在堂子街原住民的心目中,这条街上的宝贝除了壁画,还有一对“姊妹玉兰”。“姊妹玉兰”生长在堂子街北侧,高大挺拔,树龄超过百年。每年寒冬刚过,冰雪初融,玉兰花挂满枝头,整条街上都清香四溢。
几十年前,堂子街旧城改造,这对“姊妹玉兰”正处于拆迁范围,面临被砍伐或移栽的命运。街坊知道后,联名要求保护。有关部门考虑到大树移栽不易成活,最终在众多楼房之间,留出一块空地,让“姊妹玉兰”有了容身之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胡成效编审:孙健监审:周贤辉
往期部分链接
牛年说牛
城南老街取个地名叫“牛市”,够“牛”!!!
南京地理第8期丨康熙曾为这里的樱桃“带货”
南京地理第9期丨小西湖的前世今生
南京地理第10期丨汤山:从温泉胜地到“南京花园”
南京地理丨当土“草鞋”遇见美“彩霞”,这条老街够味……